湖南农业大学博士团:送技术下乡 助农增收
博士团成员查看葡萄园情况并与农户交流。刘奕杉摄 |
“我们要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在农业生产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为农服务的本领。”7月24日至28日,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红色+”博士团以湖南省韶山葡萄科技小院为依托平台,开展专业实践与调研,送技术下乡,助农增收,用实际行动赋能乡村振兴。
一来到韶山市清溪镇长湖村,村民谢建国便着急地找到博士团:“我的葡萄园不知怎么了,叶子发黑,好像焦枯了一样……”闻状,博士团连忙赶往他的葡萄园查看情况。入夏三伏天,湖南局部气温持续高走不下,部分农户的葡萄因管理不当,出现了“烧叶”的现象,却奈何技术缺乏,只能“干着急”。
博士团下地察看,发现问题所在并对症下药,提出“做好清园工作、修剪枯叶、疏叶通风、及时保果”等多条建议,并调配好预防的药剂,为农民葡萄增收提供技术保障。“太感谢了,多亏你们来了,保住了我这一年的收成。”谢建国激动地说道。
随后,博士团还来到金景丰葡萄园、韶河生态葡萄园、兴农生态果园,解答当地农户疑惑,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针对农户提出的“为什么其他园区的葡萄已快要成熟,而他们这里的果实还未成熟,是否会错过上市期?”等问题展开了实地调研。同学们发现由于摘心时间过晚,葡萄园果实成熟较慢,同时部分叶片出现“缺素症状”。为了帮助农户理解缺素问题,带队老师徐丰摘下一片树叶并耐心解释:“叶子出现这样的斑驳时,往往是由于缺乏钾和镁造成的,后期可以在施肥的过程中添加这些元素。”同时,博士团根据葡萄园的基础设施情况,提出将大棚两端换成“防鸟网”的建议,可以有效促进棚内通风。
在黄桃园、蜜桃园,博士团实地考察发现果园存在细菌性穿孔、桃树疮痂病等问题,他们从控湿、果实套袋等方面,提出了实用的防治措施,为种植户们提供技术指导。博士团还围绕着果树如何种、怎么种得好、怎么种收益高等问题,先后开展3次技术指导调研,2次座谈交流。旨在提高农户产业种植技术水平,从而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此次韶山实践,在田间地头我们学到了许多生产实践的知识,只有脚踏泥泞才能更加深刻地明白农学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团队组长朱羿博说道。
“青年学子送技术下乡,开展葡萄+桃树的田间小课堂,解决农民关心的生产问题,让学生在广袤的田野上练就实践本领,厚植学农爱农情怀。”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杨国顺表示,学院将通过与韶山市三农培训中心共建“红色+”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推动双方交流学习,让博士团下乡技术指导常态化。(唐雅伦、王飞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