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市州县域

湖南株洲县区发展大型新闻调查⑧|炎陵靠大山,如何不止于大山?

2023年09月15日12:06 | 来源:株洲新闻网
小字号

炎帝陵前百龙祭祖。

炎帝陵前百龙祭祖。炎陵县委宣传部 供图

  炎陵很小,炎陵黄桃却很“大”——罗霄山区小县,所产黄桃深受消费者青睐,并得到央视力荐,得以通江达海。

  这是炎陵的特长:靠着“老天爷赏饭”,坚持生态立县,用绿水青山做大财富蛋糕。

  也是炎陵的尴尬:靠山吃山,山会吃空;好风不借力,难以入青云。

  如何放大资源,放大生态效应,让县域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是炎陵当今面临的新课题。

  炎陵还要更“大”些。

村民们抚育中药材。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毅 摄

村民们抚育中药材。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毅 摄

  快也资源,慢也资源

  炎陵是“轻盈”的,因为人口基数少,发力跑的时候“步子快得很”。

  翻看当年的统计数据:1998年,炎陵县财政收入为5689万元,但人均财政收入在株洲各县市区中排名靠前。

  人们将功劳归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尤其是竹木经济繁荣时,炎陵财税收入大部分来自山林的馈赠。

  炎陵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县山地面积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3.55%。彼时,炎陵人“靠山吃山”,上山砍伐竹木,成了当地人谋生的主要手段。

  “当时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人们纷纷选择下海经商或外出务工,但少有炎陵人选择背井离乡。”炎陵一官员说。

  山林涵养水源,有水的地方就有更生动的故事。炎陵境内有主要河流15条,总长度876.53公里,年平均径流深1049.2毫米,再加上山高林密落差大,一时间到炎陵跑马圈地办小水电的人趋之若鹜。

  根据炎陵县政府部门提供的一组数据,从2002年到2012年小水电发展黄金期,该县通过招商引资建了127座水电站,最高峰时炎陵有160座小水电站同时运转,装机容量24万千瓦,发电量近10亿千瓦。

  “按照上网电价算,平常年份炎陵的水电收入超过3亿元,几乎撑起了全县一半的GDP。”炎陵县水利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当年的电站员工端的是“铁饭碗”,谁家有个搞电站的总会惹人羡慕。

  山水之城,再加上炎黄子孙寻根谒祖圣地,也让炎陵收获了一波又一波的文旅红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谷,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13万个/立方厘米,浓度居亚洲之首,每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避暑养生。1999年,该县三产业28560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8.7%,催生了100多家农家乐,让许多农民吃上“旅游饭”。

  竹木、水电和旅游的加持,这样悠哉的生活,让炎陵人沉醉其中。

  “口袋空了,到山里淘点挖点,游客来了,住宿餐饮整点,日子好过得很,还瞎折腾个啥!”炎陵一位退休干部向记者透露,当年县里提出把更多精力用在工业园区建设,在会场上一众唱反调的人,“不折腾”成了大多数人的心态。

  然而,纵情山水终有时。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出台,实施封山育林、禁止滥砍滥伐相继成为制度,任性向山林索取的好日子到头了,竹木行业进入寒冬。紧接着,国家下文整顿“五小”企业,小水电行业不得不重新洗牌,整改、转型势在必行,曾经的王牌产业成了烫手山芋。

  快也资源,慢也资源。当炎陵回过头来检视自身发现,当地工业企业仅有陶瓷厂、铁合金等几家,农业龙头企业几乎没有,旅游业发展势微。

  机遇过了、步子慢了、路子窄了,而患得患失、不思进取的心态更盛了,一时之得终究换不来一域之光。当炎陵想要转向翻身时,该用怎样的姿态走出山谷、奔赴山巅?

黄桃丰收了。

黄桃丰收了。炎陵县委宣传部 供图

  吃完黄桃红利,“餐盘”如何装点

  从“老天赏饭”到另谋出路,从唾手可得到上下求索,炎陵没有等待。

  毋庸置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炎陵的破题之路必须从农业抓起,而农业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

  炎陵最大的IP,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圣地,远古时期,炎帝在这里“遍尝百草,以治民恙”,后葬在鹿原坡。

  据《炎陵县志》记载,清初,不少乡镇大面积种植中药材。每到收获季节,村民们成群结队挑着药材,前往江西卖药,场面十分壮观。此盛况一直延续至民国时期。

  然而,这样的盛景早已消退,如今重头再来,也是刚刚起步。

  炎陵山多田少,以客家人居多,居民从小受熏陶,在山上讨生活的能力强,发展什么产业,才能发挥他本领和特长?为此,炎陵人做了不少探索:

  种高山萝卜,味道甘甜,远销广东,但影响水土保持,只好放弃;

  种柰李、新世纪梨,但没形成规模经济,至今仍在“小打小闹”;

  茶叶,拥有乌龙窝等基地,也拿过不少奖,但经济体量不大,品牌不响;

  …………

  直到黄桃的出现,炎陵找到了一个共富路径。

  集全县之力,经过几十年培育,如今的炎陵黄桃如日中天,进入高光时刻,红遍大江南北,远销国内外。

  数据显示:今年,炎陵黄桃种植面积9.6万亩,年产量8.5万吨,黄桃产业链综合产值32亿元,吸引了全县六分之一以上的人参与,让近6万人鼓起了腰包,成为农民的致富果。

  然而高光之下,也有隐忧。

  炎陵黄桃产业面临着前有群狼、后有追兵的境地,相邻县跟风种植,黄桃这份红利到底能吃多久?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万一遭遇不测,结局又将如何?长期停留在种植和初加工阶段,产业链偏短,利益链如何做大?

  有识之士直言,炎陵农业多元化发展,并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多条腿走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楠竹看似不起眼,其实是个“潜力股”。

  安吉经验或许能带来启示。安吉是著名的楠竹之乡,面积87万亩。该县通过深加工,从竹根、竹竿、竹叶甚至到竹粉末,实现全利用,形成五大系列70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国内外。

  炎陵楠竹面积39万亩,人均拥有量超过安吉。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如果炎陵借鉴安吉经验,大力发展楠竹产业,延伸产业链,前景看好。

  文旅康养是炎陵的另一张名片。

  有人形容炎陵有“三园”,即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中国革命的红色家园、宜居宜游的美丽家园。这里集“古红绿彩”文化资源于一域,在全国来看都属罕见,正是壮大文旅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

  利用这些优势,炎陵多方发力,继炎帝陵成功晋升5A景区后,又完成S205鹿原至船形路面改造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云上大院创4A步伐……激活了全域旅游新动能,也获得“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等荣誉。

  有数据显示,2022年,炎陵县接待游客884.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03亿元。今年,炎陵黄桃文化节引来5亿多人次的线上流量,全县接待游客数达30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

  成绩有目共睹,不足也显而易见。业内人士认为,炎陵发展文旅康养的路子选对了,但与周边县市相比,差距不小。

  井冈山市、桂东县和炎陵同属罗霄山地区,都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前者在东,后者在南。红绿资源相差不大,但炎陵的古色资源独有,别无他份。

  井冈山的红色旅游一骑绝尘,连续5年,旅游收入年均增长40%以上,领跑全国。也许有人不服,称井冈山牌子响,名气大,国家扶持力度大,炎陵难以望其项背。

  桂东大有赶超之势,通过持续擦亮“中国氧都·凉快桂东”旅游品牌,避暑经济势头正旺。去年,该县入选“中国健康旅游名县”。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光有农业的高光,难以撑起高质量发展的脊梁,激活“工业细胞”势在必行。

  依托优质营商环境和产业基础,炎陵县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一大批企业前来落户,培育了全国脱贫县中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建成了罗霄山片区首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最大规模的钽铌材料产业集群。

  起步较晚,亮色不小,但要做大做强,仍面临诸多难题:

  供地困难。炎陵是山区县,可用土地少,尤其是被纳入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后,更是“雪上加霜”。

  电价问题。以前,为帮助老区发展经济,上级有关部门给予炎陵用电优惠政策,但在2021年就取消了。

  体量不大。炎陵高新区共有工业企业4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115家,占比很小。年产值近100亿元的仅欧科亿一家。

  一桌丰盛的菜肴,讲究色香味俱全,吃完黄桃红利,炎陵的“餐盘”该如何装点?

炎帝陵前百龙祭祖。

炎帝陵前百龙祭祖。炎陵县委宣传部 供图

  做凌风小雀,先破沉疴痼疾

  充分实践跟发展规律已经证明,炎陵只有继续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才会有更大生机。

  2021年,炎陵县召开第十三次党代会,决定全力以赴打造“三基地”:即文旅康养基地、特色农业基地、生态工业基地。

  蓝图在手,实施路径渐次铺开。

  ——延伸产业链条。用“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思路指导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壮大产业链:黄桃产业,建设加工厂,进行深加工,生产罐头、果汁、果脯,改变了过去卖鲜果的现象,也避免了浪费,实现了增收;林下经济,除打造中草药种植基地外,还建设加工厂,药材销售从过去的卖药材到如今的中成药;文旅产业,大力推进“旅游+”,发展运动康养、生态养生、乡村休闲和文化体验等产业;工业产业已形成新材料、电子信息“一主一特”产业链,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45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抽调“行家里手”,充实服务队伍。推行“容缺受理”,政务事务“全县通办”“一窗受理”“一站到位”,工作提效。营商环境主观评价指标连续两年排名全省前列、全市第一,“三送三解三优”经验做法获毛伟明省长肯定性批示。

  ——推进新能源建设。积极落实“双碳”精神,促成炎陵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落户炎陵,预计投产后,可年节煤耗34.84万吨,年税收超1亿元。废品回收也值得点赞,企业将城乡废旧物资加工成再生塑料颗粒,供应给下游的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制成工业产品,变废为宝。在长沙召开的2021长江中游城市群双碳峰会、绿博会上,炎陵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作为唯一的县级典型案例,和与会者分享了经验和做法。

  此外,炎陵还积极布局碳交易,以期赶上“双碳”风口。

  凡此种种有力调整,都说明炎陵正在着手解决问题,但一堆沉疴痼疾依旧隐隐作痛。

  大项目少、项目策划储备不足、项目前期工作相对滞后、项目建设推进缓慢,社会投资活力不强,投资总量小。

  思想亟待解放。今年召开的全县干部作风大会,县主要领导予以猛烈抨击,要求坚决克服和摒弃“等靠要”“庸懒散”思想。

  文旅康养资源利用仍存短板,各景区、景点分布较散,游客不便,因此在“串珠成链”上,还需加大投入力度。同时,特色文化的挖掘利用也不够深入,文化品牌吸引力和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融资瓶颈需破解。在炎陵布点的国有商业银行较相邻县少。有关人士认为,应加大与银行沟通力度,支持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和规范的民间金融组织,开发更多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多信贷支持。

  远路飞鸿入云处,凌风麻雀傲霜枝。靠大山谋“金山”的炎陵,不仅需要挑战自我的精神品格,更需要取舍有度的果敢决断。

  向着远方,定能靠近远方。

欧科亿生产车间一角。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黎世伟 摄

欧科亿生产车间一角。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黎世伟 摄

  【他山之石】

  浙江安吉: 如何让绿水青山成金山银山

  作为“两山”理念的首倡地,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为安吉指明了发展方向。

  安吉县共有46万人,楠竹面积达101.1万亩,我国著名的“竹子之乡”。利用这个优势,该县做好了产业文章。

  将楠竹“吃干榨尽”。该县成立全国首家竹林股份制合作社,竹林经营规模化,生产经营标准化。几年内,该县活力竹量近乎翻番。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对楠竹进行深加工。实现了从竹根、竹竿、竹叶甚至到竹粉末的全竹利用。目前,安吉县已形成楠竹产品五大系列700多个品种,畅销国内外。以中国1.8%的竹产量,创造了20%的产业产值。

  吃“生态饭”,挣“绿色钱”。依托自然山水、丰富的楠竹,该县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以水、山、乡、竹等旅游资源为背景,以海为境,建成集度假养生、影视娱乐、竹乡休闲、山乡人居、文化体验与竹海观光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区。游客们在这里住竹居、购竹品、玩竹戏、嬉竹海、食竹宴、看竹业、赏竹艺,很是开心。

  从“靠山砍山”到科学利用,安吉人的观念在转变。沿着这个目标,安吉人坚定生态立县、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大力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品牌化建设。建成了全国首个生态县,在全国率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浙江省唯一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

  安吉选择的道路,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对生态环境的经营,为人地和谐提供了发展方向。把生态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安吉的崛起,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搞发展,只有目光长远,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发展之路。(黎世伟)

大院龟龙窝茶园。

大院龟龙窝茶园。炎陵县委宣传部 供图

(责编:黄卓、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