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县:文化“软实力”赋能营商优环境

![]() |
星沙生态公园内的阅读空间,读者正安静看书。刘晓龙摄 |
城市文化是营商环境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打造营商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为加快推动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县坚持不断完善文体服务,拓展文化阵地服务功能。
加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一直以来,长沙县高度重视图书馆总分馆制体系建设工作,目前已构建了以县图书馆为总馆,280家农家书屋(其中提质了22个分馆、140个基层服务点)为基层阅读阵地的覆盖城乡、立体式交融阅读平台,搭建起便民利民的“十分钟阅读圈”,实现总分馆资源、物流、数据的全域一体化管理与服务。
长沙县总分馆年均接待读者150余万人次,流通图书120余万册次,数字阅读平台点击量200余万次,开展各类读书活动1200余场次,有效推动了全民阅读、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为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长沙县高标准建设了以县图书馆、县文化馆为龙头,以19个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主干,以203个村(社区)文体活动室为抓手的县镇村三级文化阵地,并率先全省开展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服务联动、供需对接”,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让文化新风在星沙大地盛行。
县文化馆、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各镇(街)综合文化站均达到国家一级站标准 ,福临文化站获评全国优秀文化站,泉塘街道阳高社区荣获全国“书香社区”称号。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不建议写这么密,章法稍微打开一点。”长沙县文化馆“悦艺益课堂”上,书法老师肖先声耐心点评学员作品。
在长沙县,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常年举办。开展合唱比赛、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田汉大舞台”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开展“悦艺益课堂”免费培训共30期,受益人群达70万人次;每年举办“书香星沙”品牌阅读活动1200余场;成立6000余人的文化志愿服务大队,常年活跃在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点,开展系列志愿活动。
目前,长沙县所有公共文化设施均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全年不少于300天,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平均开放时长在2100小时以上。在城区人流量大的5处悦读空间,开放时段为周一至周日9:00-21:00,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2018年至今,累计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1800余场,送戏下乡372场,放映公益电影15637场,公益培训90400余人次,全县图书馆总分馆、农家书屋、悦读空间共接待读者646.7万人次。
在良好的阵地保障和活动推动下,长沙县文艺创作持续繁荣,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创作了歌曲、弹词、快板等30余个作品,其中《好日子就在身边》获评湖南省“建党百年全面小康”主题音乐创作采风活动优秀作品奖、第七届湖南艺术节“三湘群星奖”最佳作品奖和市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近年来,长沙县坚持“数字赋能、公益惠民”的工作导向,以数字化技术传承保护地方特色文化,以数字化服务拓宽公共文化传播渠道,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
2018年以来,长沙县先后建成4个具有兼容性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其中,“悦生活·星沙文旅云”平台依托微信小程序运行,以“五悦星沙”为主题,分为“悦读”“悦艺”“悦动”“悦耀”“悦游”五大板块,整合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资源,为用户提供资讯服务。目前,平台注册用户33.18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4。
长沙县立足自身特色建设数字文化数据库,将内容丰富的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实现“资源整合优化,服务统一发布”,并通过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动,让更多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听文化讲座、参加艺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品牌影响力和群众参与度。
以高质量文化建设助推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长沙县文旅局将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实践,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硬支撑”,当好城市“代言人”,做好长沙县经济发展“助推器”。(嵇田利、杨培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