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金融

湖南桂东农商银行:乡村富民入画来

2023年11月15日15:21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县域农业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氧吧城”,其中玲珑王茶叶、桂东黄糍粑、桂东薏仁、桂东甜玉米等一批名优特色农产品享誉海内外。湖南桂东农商银行聚焦特色农业产品,提供特色服务、优化贷款途径、打造数字场景,发挥金融专业优势和领先优势,将乡村振兴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新空间,以高质量的特色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乡村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绘就一幅幅幸福小康的多彩画卷,奏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乐章。

“服务创新+” 三农有了“新未来”

“每年过了元旦,我们就开始进入助力‘春耕生产’备战状态。这段时间,服务队的队员们把农户资金需求摸清,把相关材料都准备齐全。”桂东农商银行沙田支行行长朱志敏介绍说。

朱志敏口中的服务队,正是桂东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队。在桂东县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场”上,沙田支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助力春耕生产早谋划、早布局,在全行打造“党员进乡村”党建品牌,成立“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队”,组织信贷人员上田间、到地头、进农户,开展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分析,详细了解广大农户的资金需求等情况,做到调查“三个摸清”,即摸清辖区信贷需求情况、摸清农户贷款用途情况、摸清农户致富项目进展情况。

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桂东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坚定服务“三农”方向宗旨,优化“三农”金融供给,全力支持“信用农业”发展,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提升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便捷性,让农民信用变资本,帮助当地农户走向“绿色”致富路,赋能乡村振兴“桂东模式”。先后派驻39个“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队,累计选派队员89人参与驻村工作,为乡村振兴施足“底肥”。该行通过精准对接,推广民宿创业贷款,强化“民宿+农户”发展模式,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银行+村委+村民”模式推广,持续在辖内开展送服务送信息送信贷工作,做好产业政策的宣讲和绿色惠农信贷的投放,把整村授信和具体产业、行业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当地普惠金融做实做优,持续打造“桂东人民自己的本土银行”的品牌和口碑。

“因地制宜+” 贷款成了“定心丸”

“真的非常感谢你们,这可真是及时雨啊,有了应急钱,购买新设备就不用愁了!这陆续送来的几笔贷款,完全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客户何君臣提起桥头支行由衷赞道。

据了解,正是有了桥头支行50万元便民卡、50万元“农担贷”以及30万元公司贷款的活水浇灌,帮助何老板的茶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理念、技术和设备,他成功走出一条特有企业发展道路。

茶叶是绿色桂东的特殊名片,茶产业是桥头乡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客户何君臣系桂东县桥头乡白水村人,2018年开始在桥头乡经营茶叶加工与销售,在一次偶然的茶叶机更换时,何君臣发现了茶叶加工机械的商机。他发现许多茶农的茶叶加工机器都是靠外地进口机械来进行加工,而且在茶叶投料环节下还得靠人工投料,不仅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大,因此他决心开始研究茶叶机械。因一度沉迷于研发茶叶机械后,导致何君臣茶叶收入下降,他的茶产业转型受到了严重的资金阻碍,使他陷入了困境当中。

为了倾力助推茶产业发展壮大,切实为阵痛中的茶农排忧解难,桥头支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将金融服务延伸进了茶产业融合发展的各个环节,深入进行下乡走活动。在一次下乡走访入户时,桥头支行了解该客户所需,为了快速帮客户解决难题,渡过眼前难关,桥头支行的工作人员当天就上门调研走访。从贷款调查、审查、审批贷款发放,不到3天的时间,何君臣50万元的便民卡贷款资金就到账了。

有了这笔“金融活水”的浇灌,何君臣成功改善了茶叶加工机械,并且自主研发制造了性能优化、质量过硬的茶叶加工机,但介于其厂房规模较小,限制了转型发展,随后何君臣又向桥头支行再申请贷款,用于扩大厂房生产规模。聚焦痛点问题,桥头支行与湖南省信贷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签订了担保合作协议,为客户成功申请并办理了50万元的“农担贷”。何君臣成功的走上了从茶叶销售向茶叶机械加工的生产转型道路。他的茶叶加工机械质量过硬,性能优良,深受当地茶农欢迎,茶农们都争相购买,何君臣每一年的销售额都在逐步增加,他在创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敞。“多亏了桥头支行的鼎力相助,让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感觉钱也好挣了,我现在的挣的钱全部都存在了桥头支行,存那里我放心、安心又舒心!”何君臣感激的说道。

脚步不停,奋斗不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桂东农商银行紧密围绕省联社、郴州办事处的工作部署,坚守初心,不断探索服务地方特色经济新路子,笃践新金融,用金融“活水”润沃土,以一揽子金融举措全方位服务茶叶行业,助推桂东茶叶行业高质量发展。

“普惠金融+” 激活休闲“一池水”

每到节假日,桂东县沤江镇大洞村就成了周边居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郴州市区的居民说起大洞村的民宿旅游,也是禁不住点赞称好。

“我家通过桂东农商银行开发的‘民宿贷’产品,获得了1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目前家里的民宿有8个房间,年收入66000元左右。村里现在一共有32户人家开发了民宿业务,总共有230个房间。仅此一项,大洞村光民宿年收入就在180万元以上。村里还开了很多餐饮店和土特产商品店,随着旅客的逐步增多,优质农产品得到游客的青睐,价钱也越来越好,乡村也更加美好。”谈起“民宿贷”给村里带来的好处,大洞村村民张光有忍不住夸赞的说道。

民宿经济是农家乐的升级版,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大洞村在桂东农商银行信贷资金支持下,大力推广乡村旅游,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特色村落。在大洞村创建旅游特色小镇方面,桂东农商银行频频发力,如定期组织金融宣讲团为该村居民、商户宣讲金融知识,提升居民的信用意识,并全力为该村普及现代支付工具。目前,该村已布放POS机具36余台,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用户达到260余人,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达80%以上。

“精耕细作+” 村民富了“腰包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走进桂东县的各个黄桃园,漫山遍野的桃树上挂满金灿灿的高山黄桃,桃香扑面而来,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而在桃农丰收的背后,不难看到桂东农商银行的坚定支持。

“贷款是真的好,阳光透明,利率还比较优惠。”说起产品好处,青竹村的村民心里是一本清账,桂东农商银行支农惠农的温度,让大家倍感温暖、幸福。几年以来,桂东农商银行与青竹村一直保持合作,累计向青竹村30多户桃农贷款510余万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桂东农商银行聚焦服务乡村特色涉农产业发展,立足特色涉农产业资源,实施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提升工程,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该行率先落实县委、县政府“促农业增产增收”重要精神,坚定金融服务种植业振兴战略,紧紧围绕桂东高山黄桃基地的鲜桃、果酱、果汁及罐头加工等资源禀赋和产业链布局,重点针对各环节的核心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基地内多主体培育、种植、果脯、罐头等各领域资金需求,并有效实现落地投放,全力保障核心战略客户“种仙桃”“结满果”,为满足桂东人民美好生活、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不断加油助力。截至目前,桂东农商银行已累计投放“黄桃贷”1.2亿元。在该行金融“活水”滋润下,桂东县黄桃种植面积由2017年的3.06万亩扩大到目前的8.6万亩,产值从2.5亿元扩大到16亿元,以实际行动践行普惠金融,为全面服务本土民生添砖加瓦。

时间见证前行。放眼望去,更多依靠桂东农商银行“贷”动致富的企业、乡村、村民正努力奔跑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胡湘佳)

(责编:唐李晗、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