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社会

“救”在身边的长沙实践

——长沙以高水平急救能力守护市民健康与安全

2023年11月30日09:43 | 来源:湖南日报
小字号

  如果一辆货车与满载旅客的大巴车发生车祸,受伤人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救?9月26日,一场由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长沙市120急救中心承办的医学救援应急演练在湘江新区大王山航空救援基地举行,此次演练主要模拟重大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多人员伤亡场景。演练过程中还特别出动了“空中120”直升机,为广大民众搭建安全可靠的“空中生命线”。

  急救能力建设已成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生命安全的重要民生工程。近年来,长沙市全面贯彻党中央、省、市关于提升急救能力的相关部署,坚持以健康中国建设为纲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专业救援能力和公众自救能力两个中心,全流程强化急救能力建设,形成科学高效有序的急救体系,不断擦亮急诊急救示范城市“金名片”。

  聚焦顶层设计

  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

  9月24日凌晨3时,长沙市120急救中心指挥调度中心的电话响起,54岁的赵阿姨突然晕倒。指挥调度中心根据求助的位置和病情情况,第一时间指派距离较近的长沙市第四医院岳麓院区前往救援。5分钟后,四医院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抵达现场,10分钟送至医院,10分钟完成急诊CT、进入急诊科抢救室,全程不到半个小时。

  急救,既要“急”,也要“救”。近年来,长沙从顶层设计着手,将提升急救能力作为“健康长沙”建设的重要工作推进,不断优化急救组织、预案、责任和保障等体系建设,为急救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长沙市将提升急救能力作为“健康长沙”建设的重要工作推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工明确的工作体系和网络。及时修订出台了《长沙市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预案》《长沙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理顺了卫生应急工作体系。并将急救能力提升、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纳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评价指标、各区县卫生健康局与市直属医疗卫生单位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真抓实干’指标,定期督导检查,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全过程工作闭环。”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动态储备、疫时应急、采储结合”的原则,采取实物储备、合同储备和产能储备相结合的形式,建立了长沙市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库,为推进高效急救工作奠定了基础。

  聚焦专业建设

  构建智慧急救网络体系

  10月29日,2023长沙马拉松在贺龙体育馆鸣枪开跑。比赛期间,除了赛场上每个医疗点和救护车组标准化配备急救药品、医疗耗材、通讯工具、AED等30余种保障物资外,工作人员还在120指挥中心通过重大赛事活动保障平台实时连线现场通讯指挥车,查看医疗保障实时画面,运用5G智慧化调度系统开展协同指挥,科学调度赛道急救资源。

  “今年中心全面升级调度平台,运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增可视化展示平台,并对全市范围内的救护车进行5G智能改造,每一名调度员面前的电脑显示屏上可实时定位每一台院前急救车的具体位置。”长沙市120急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当调度员录入急救地址后,系统会根据距离远近显示待派车辆的智能排序,调度员、机器人便会给出车司机、医护人员自动拨号派单。

  为了提高公共场所急救服务水平,长沙同步推进现场救援、院前急救和后续治疗各环节建设,全面强化专业急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水平,初步建成覆盖市、县、乡(镇)三级院前急救网络体系——

  打造“五位一体” 现代化高质量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目前,在市突发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的基础上,长沙积极争取省市共建打造集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科研教学中心、培训演练中心、医学救援中心、信息中心“五位一体”的现代化高质量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长沙市第一医院今年获批成为省级重大疫情医疗应急队伍依托医院。

  打造“1030急救圈”。全市共建有83个急救站点,同时,针对农村地区急救资源分布不够均衡的短板,今年计划在长沙县黄兴镇、黄花镇,望城区丁字湾街道,浏阳市文家市镇、柏加镇,宁乡市巷子口镇分别增设一个急救站点,有效缩短急救服务半径,实现救护车城区10分钟内到达、乡村30分钟内到达急救现场。

  提高公共场所急救服务水平,不能光有“硬件”,更要有“软件”。当公共场所配备急救设施后,还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队伍。近年来,长沙吸纳省、市、区三级医疗和公共卫生专家,组建了市卫生应急专家库。市级分紧急医学救援、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事件、核和辐射突发事件、心理援助等5类,重新组建10支卫生应急队伍;各区县、街镇也均组建一支综合卫生应急队伍,实现分层分级分类应急,切实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聚焦公共急救

  提高AED配置普及率

  不久前,湖南湘江新区洋湖湿地公园发生了惊险一幕:33岁的冯先生在踢足球时突然倒地,没有呼吸和脉搏。现场刚好也在踢球的一名医生初步判断是心脏骤停,立即对其实施人工心肺复苏。与此同时,另一名医生迅速从公园客服中心取来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经过心肺复苏配合AED除颤,冯先生的脉搏与呼吸逐渐规律。关键时刻,这台“救命神器”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4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平均每天约2800人,每分钟约2人因心脏骤停而离世。而AED作为一种便携式、易操作的心肺复苏急救设备,被称为“救命神器”。

  为了提高AED配置普及率,长沙市县两级卫生健康、红十字等部门加强联动,采取“政府购置+社会参与+公益捐赠”模式,加快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

  同时,建设了AED网点平台,并已在“长沙120”微信公众号上线,实现全市AED一键查找、导航,极大方便公众在紧急状态下快速获取急救服务。市民朋友关注“长沙120”微信公众号,通过“微网站”界面进入,就可看到全市AED分布地图,并可一键导航至附近的AED网点获取使用,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聚焦急救培训

  普及化提升急救自救能力

  吃东西被异物卡住了怎么办?受伤流血了第一时间怎么处理?身边有人心跳骤停如何施救?……在近期长沙市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班上,市120急救中心专家以“理论+实践”的模式,按照理论教学、现场演示、学员实操、现场考核的流程,向学员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顺利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后,学员还可当场获得“长沙市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合格证”。

  应对突发事故,除了专业救援能力的强大支撑,还需要提升公众自救能力。今年,长沙采取线下与线上、培训与科普相结合的方式,分层分级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分步有序推进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不断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为了规范培训内容,长沙分类开发设计标准化培训课件,印制规范化的急救科普书,拍摄标准化教学视频,建立线上培训管理平台,做到课件、课程、考核、证书、平台“五统一”。截至目前,累计培训第一目击者8万余人,普及培训40余万人次。

  长沙还加强标准化培训基地建设,计划到2024年底,标准化培训基地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此外,为了将实用的急救知识技能带到群众身边,长沙积极搭建急救科普平台、急救公众号、自助培训与志愿者服务终端等信息平台,通过平台定期发布急救知识图文、视频等精品课程,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线上科普。同时,开展急救知识技能“六进”活动,近3年累计开展“六进”活动800余场次。

  长沙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刘激扬表示,接下来长沙将按照省市领导要求,切实提高急救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AED仪器在公共场所配置的有效覆盖,并将其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志。积极引导医学院学生到长沙的各个角落去宣传推广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力争3年内让一半以上的长沙市民学会心肺复苏技能,努力将长沙打造成为全民掌握心肺复苏技能比例最高的城市。(唐璐、尹新发、许佳、周红艳、吴邦文)

(责编:黄卓、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