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之南|幸福河湖润三湘
大湖之南,“四水”奔流,水网密布。
这里地处长江中游,省内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40多条,淡水面积达1.35万平方公里,拥有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全省天然水资源总量为南方九省之冠。
2017年,湖南发出省总河长令并逐步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2018年,湖南在五级河长制基础上建立了湖长制。近年来,通过全面深化河湖长制,湖南持续推进“从区域到流域、从大江到小河”的江河湖塘标本兼治与系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据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发布的数据,2023年湖南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6%,排名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放眼三湘大地,一幅河畅水清、景美人兴的生态画卷铺展在眼前。
湖南水系发达,水网密布。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看——
水生态之变
来到长沙市雨花区,沿圭塘河堤溯河而上,耳畔鸟鸣声阵阵,眼前水草丰茂,碧波荡漾。
圭塘河发源于长株潭绿心——跳马镇石燕湖,南北贯穿雨花区全境,是长沙市最长的城市内河,全长28.3公里,集水面积约128平方公里,流域居住人口200多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圭塘河沿线污染源增多,废水和垃圾直排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多河段水质指标处于V类甚至劣V类标准,一度被称为长沙的“臭水沟”“龙须沟”。
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创新治河模式,以黑臭水体整治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我们坚持系统治河、精准治河、制度治河、长效治河的治理路径,集中解决圭塘河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雨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圭塘河碧波荡漾。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统筹”,改分段治理为全流域治理。
成立“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整合环保、水利、农业、市政、属地街镇等十多个部门的力量,协同发力,并于2019年出台了《圭塘河流域管理办法》,这是省首条县级河流的政府管理类文件。
同时,转变改变传统治理理念,注重流域顶层规划,编制《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倾力打造圭塘河井塘段城市“双修”及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公园,实现由分段治理向全流域系统治理转变。
——精准治污、生态引水,解城市内河治理之难题。
采用建设截污井、增设截流管、截流坎、化粪池、管道清淤疏通及排口智能化控制等办法精准截污,定期对沿岸排污口清淤疏导,实现圭塘河东西两岸全截污,并对中、下游段实施清淤疏浚工程。
为缓解圭塘河区域性、季节性缺水问题,从浏阳河冬斯港修建引水泵站,采用压力管道将水提升至白竹村铁炉塘,自铁炉塘修建引水渠流入圭塘河。
——多方参与,共治共享,堵监管之漏洞。
在政府四级“河长”开展日常巡河的基础上,建立民间三级“河长”体系,与社会环保公益组织联合发起“圭塘河守护行动网络”,面向社会公开招募16名民间河长,目前已发展至100多人。
筹建城市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全区海绵城市建设专业机构库。湖南省水利院、省建筑院以及长沙市规划院、市水利院都单位专家,成为圭塘河流域治理的“主力军”。
目前,圭塘河水质已基本稳定在Ⅲ类标准,沿河还规划建设了100公里绿道网、15万平方米游乐场和8座文化屋等便民设施,流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圭塘河入选2023年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从一河之治窥三湘水生态蝶变。
监测显示,2023年湖南湘资沅澧四水干流及长江干流湖南段省考断面水质连续4年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全省32个市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永州、张家界、怀化、邵阳4个市水环境质量进入全国前30名。
岳阳市君山区沿江而建的马拉松赛道。岳阳市水利局供图
观——
水景观之美
大江东流,在湖南岳阳蜿蜒出163公里美丽岸线。
2023年4月,一场马拉松赛事在岳阳市君山区江豚湾景区鸣枪开跑。万余名选手用脚步丈量这条沿江而建的生态景观赛道。
这条马拉松赛道全长36.8km,采用“堤路分离+堤路结合”的设计方案,集通达、堤固、岸绿、景美等特点于一体。
作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近年来,岳阳以落实河湖长制为抓手,持续做好“治污、减排、洁水、护岸、丰草、清湖”工作,切实守护好一江碧水。
长江岳阳段连续5年水质优良率为100%,东洞庭湖水质连续5年达到国考标准;2022年洞庭湖越冬水鸟达40.4万只,刷新历史纪录;江豚、麋鹿在岳阳的稳定栖息数量分别达到162头和230余头,创近十年之最。
“在长江干流岸线保护和利用专项检查行动的推动下,长江行蓄洪通道更加通畅,河湖岸线面貌明显改善,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防洪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江水利委员会河湖局河湖长制工作处处长卞俊杰说。
浏阳河碧波荡漾。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江海狂澜尽东倒,却输浏水尚能西。”发源于湖南浏阳市大围山的浏阳河是长江中游生态体系重要的一环。
这条“挂满音符”的河流,流经5个区县(市)、30个乡镇(街道)、102个村(社区),全长200多公里,流域面积4244平方公里,清波荡漾,逶迤秀美。
浏阳市小河乡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浏阳河支流小溪河蜿蜒贯穿全境。近年来,小河乡创意设计的水景观“鱼鳞坝”火爆出圈。这座2020年修建的河坝,坝体被打造成172个“鱼鳞片”。阳光洒在水面上,放眼望去,犹如一片片亮闪闪的鱼鳞,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水景观。
联合湖南农大等高校,如今小河乡制定了乡村振兴旅游和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实施“生态立乡、农业强乡、旅游兴乡、文化润乡、环境美乡”的发展战略,按照“一轴、两带、三基地、五组团”规划布局,争当农文旅融合发展标杆、湘赣边乡村振兴示范。
“我们沿着小溪河小河段沿岸,打造了风雨廊桥、鱼鳞坝、红十八军组建地小河革命历史陈列室、千年罗汉松公园、铁索桥、叠水坝、白鹭林生态旅游度假区、星河天文台等网红打卡地。”小河乡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周晔虹介绍说。
通过积极探索“水文+旅游”的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小河乡成功创建画里小河生态旅游区国家3A级景区。2022年,小溪河小河乡段获评湖南省幸福河湖。
浏阳市小河乡“鱼鳞坝“。小河乡供图
一汪碧水,一处景观。
近年来,长沙打造省级美丽河流15条,市级美丽幸福河30条,县级样板河18条(段),乡级样板河587条(段),创建小微水体样板片区110个。
感——
水经济之兴
“三湘首邑”湖南长沙县,依山傍水,江河汇聚。
长沙县江背镇印山村,素有“三湘第一村”美誉。拥有700多亩人工湖面的天玺湖,水天一色,碧波粼粼。
2022年,印山村依托天玺湖建成了河长制主题公园。公园凸显观赏性、科普性,在不同版块介绍当地水系分布情况以及历代治水名人等知识,打造独具特色的治水人文景观。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游人便纷至沓来,带旺了村里的民宿、农家乐生意。
“家门口就是景区,村民不用外出也有钱挣。”印山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河长刘罗仕告诉记者,2023年村民人均收入预计可突破7万元。
水天一色的天玺湖。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在长沙县,水润乡村促发展的例子不止这一个。
长沙县果园镇花果村的张公塘,水域面积有90多亩。村里引入文旅公司打造“音乐湿地公园”,建成了露营基地、文化长廊、图书馆等一系列场所,成为人气十足的近郊游“网红打卡地”。
湿地公园运营负责人姚郭介绍说,2023年9月正式开业,仅10月份一个月的营业额就达到30多万元。
当地优良的水生态还为发展“花果虾”养殖创造了条件。目前村里小龙虾养殖面积3000多亩,亩产净利润可达6000多元。
以水为景,以景兴产。这几年,花果村集体经济收入蹭蹭上涨,已从2019年的2.38万元增长到55万元。
长沙县花果村打造的张公塘音乐湿地公园。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据了解,长沙县共有小微水体5.8万余处,全县明确了26个市级小微水体示范片区创建点、42个县级小微水体治理点,以点带面促进流域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让水“流起来、净起来、美起来”。
生态美带来产业兴。目前,长沙县建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78个、省级美丽乡村6个、美丽宜居村庄318个;已有规模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景点73家,每年接待游客超866万人次,经营总收入超22.8亿元。
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小水体”带来“大幸福”,主要体现在三个“有效”、三个“促进”上:农村生活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村水体得到有效整治、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促进了生态理念的转变、促进了集体经济收入的增加、促进了群众参与生态治理的积极性。
江河奔腾,生生不息。
湖南以务实之举,通过“河湖长制”推动实现河湖“长治”,润泽民生、惠及百姓,并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总策划:吴齐强
本期统筹:彭应兵
文字作者:孙超、刘宾
出品: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人民网湖南频道
投稿邮箱:rmrbkhdhnpd@163.com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