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 >> 文旅

“湘”遇非遗 法治同行

——浏阳菊花石雕解锁普法新路径

2024年07月03日11:16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法韵菊华》作品。主办单位供图
《法韵菊华》作品。主办单位供图

人民网长沙7月3日电 为进一步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释放法治文化的重要作用,促进法治文化与非遗、工匠精神的深入融合,浏阳市司法局不断创新普法宣传载体,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推动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浏阳法治文化的全新名片。

菊花石雕,是湖南浏阳市独特的手工艺品,用生成于2亿多年前的菊花石雕琢而成。菊花石为中国三大奇石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浏阳,泸溪一带。呈青灰或褐色,因内有自然形成的结晶体宛如洁白无瑕的菊花而得名,故又名“石菊花”。

《法韵菊华》作品融合了法律与艺术的精髓,“法韵”意指法律的神韵和精髓,“菊华”体现了菊花石雕所蕴含的高洁坚韧与华彩之美。作品长75cm宽36cm高56cm,选用浏阳上等天然菊花石为原料,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菊花石雕刻技艺创作而成。

作品整体呈书本造型,象征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石;将法律天秤设计于书本造型的核心位置,象征着法治精神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天秤这一象征公平正义的标志性元素,强调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左侧蜿蜒的长城象征中国,如同历史的脉络,诉说着法律的历史渊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天然的菊花纹理象征着法律的高雅与纯洁,将花纹设计于法律天秤的中间,寓意着法律与自然、公正、美好的和谐统一。

制作上,历经选材、设计、雕刻、打磨等十道精细工序,每一刀都蕴含匠人之心。作者将法治精神与菊花石雕相融合,让人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更能感受到法治的力量与魅力。

利用非遗载体传播法治精神,不仅展现了菊花石雕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更赋予了作品新的时代意义,此作品不仅是对非遗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对法治文化的生动体现和创新推广。

下阶段,浏阳市司法局将继续探索以多元化方式融合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着力提升普法工作的精准度、实效性,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本地区蔚然成风,带给当地群众满满的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谢致俐、曾波、王新婷)

(责编:唐李晗、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