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 >> 法治

“非遗+普法”展现望城法治新姿态

2024年07月11日17:09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望城区注重发挥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的叠加效应,探索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法治文化,打造望城法治文化的全新名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传承着丰富的民间智慧和传统价值观念,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用“老传统”走普法“新路子”,深入挖掘望城传统文化底蕴,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的结合点,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融合与共生,这种结合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更为望城的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皮影”说法,解锁普法新方式

“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皮影艺术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望城皮影艺术传承人朱国强是家族第5代传人,1977年跟随父亲学习皮影戏,至今已有40多年。

一幕布,响锣鼓,一双手,挥箭杆,皮影的精美灵活,在朱国强和他的团队方言音调的道白和诙谐幽默的串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团队创作的——《皮影戏:悬崖勒马》,将法治元素融入剧本,用老韵味唱出新内涵。这台根据真实事例创作的法治皮影戏,在基层一经推出就受到群众的欢迎与称赞。“全民普法,吸毒违法,共同守法,幸福万家……”将专业性极强的“法言法语”,用群众耳熟能详的故事、贴近生活的案例,把“大道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的“土话常理”,旨在增强公众对涉毒犯罪的警觉意识和防范能力,弘扬“全城禁毒”良好风尚。

“皮影”说法。单位供图

“塑”说故事,承载法治新使命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以糯米面、面粉为原料,调和成不同的颜色,再用手和简单的工具,捏成形态各异的状物形象。

非遗传承人胡敏,从艺面塑15年,以指尖捏百态,面里塑人生。他创作的《面塑——徙木立信》,将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时,为了推行新政策法令,设法取信于民的故事巧妙地融入面塑作品之中,将两千多年前的故事情景再次“活”现于大众眼前。把面塑蕴藏的文化内涵与法治公信力相结合,为大众献上了一堂特殊意义的普法课。

面塑普法。单位供图

“瓷”旧迎新,获取法治新角度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铜官窑作为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早在唐朝年间,就已享誉全国,铜官窑的千年窑火,因为匠人的钻研与坚守,至今仍然生生不息。其成熟的传统制瓷技艺给每一件瓷器都赋予鲜活的灵魂。

铜官窑陶瓷作品《獬豸三孔哨》长18厘米,宽8厘米,高9厘米,在非遗技艺基础上,结合中国古代神兽獬豸公平公正形象,塑以铜官窑传统三孔哨造型,作品整体以小见大,孔武有力。小巧精致的瓷器,彰显着法治的威严公正。

铜官窑陶瓷作品《獬豸三孔哨》。单位供图

过去,法治护航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如今,非遗助力法治的传播与弘扬。将法治元素融入非遗,利用非遗载体传播法治精神,既增加普法宣传的创新性、趣味性,又推动非遗的传承、保护、创作和推广,从传统走向现代,法治文化正在与传统文化的共融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望城区将继续做好法治与非遗结合的文章,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打造望城普法新的品牌、新的亮点。(周湘琰)

(责编:唐李晗、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