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 >> 文旅

永州零陵:让古老的“非遗”激发时代新活力

2024年09月05日16:37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篾条变戏法般在他手中上下左右翻飞,一会儿工夫,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马就在他手中诞生。近日,在位于零陵区南津渡街道高山寺社区的永州市零陵区伯特利文创工作室,竹艺传承人郑海军正专注地编织着竹马、竹鹿、竹包等一个个竹工艺品。让人看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零陵山川形胜,人杰地灵,非遗十分丰富。近年来,零陵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大力传承和保护非遗物质文化,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光彩,激发新活力。

高度重视摸家底。零陵,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全面摸清非遗资源的“家底”,零陵区成立了专项非遗普查工作小组,深入田间地头、村舍街巷,记录整理了300多条非遗信息、1万余张照片、音视频资料以及文字材料,为非遗的系统性保护与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全区已拥非遗项目244个,拥有各级非遗保护项目55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104人。涵盖了传统技艺、民俗活动、民间文学等多个领域。

机制创新焕活力。零陵区委、区政府将非遗传承工作视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通过召开专题讨论会、部门联席会议等形式,集思广益,精准施策,有效解决了非遗保护工作中的诸多难题。同时,为激发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零陵区创新性地出台了零陵区非遗保护传承扶持奖励办法和考核方案,从政策层面为非遗传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活化传承辟新径。该区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和展示、对外交流以及培训普及活动,让非遗真正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古城老街、景区景点、学校展馆等公共服务空间,处处可见竹制品、木制品、藤制品等非遗元素的身影。节孝亭非遗体验中心、永州博物馆非遗直播厅、非遗民俗展演厅,永州伯特利文化创作室、绿田野非遗民俗馆等,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的机会,也极大地丰富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游客的参与体验。

焕发经济新动能。零陵积极探索“非遗+”模式,将非遗物质文化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转化非遗价值,深挖非遗“富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通过“非遗+文创”的跨界融合,催生了集休闲体验、研学教育、美食文创于一体的多元化非遗产业链。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非遗文创及衍生产品的问世,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该区“非遗+工坊”的模式也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永州市零陵区伯特利文创工作室在竹艺传承人郑海军的带领下,建成的生产性市级保护示范基地和非遗帮扶工坊,安排10名农村脱贫群众就业,不仅传承了传统技艺,还通过电商平台将非遗产品推向全国,带动了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杨阳 唐树云 唐高翔 )

(责编:唐李晗、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