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之南丨紫鹊界农耕文化:让世界看见
又到一年丰收季。
沿着崎岖的山路,蜿蜒数十公里,一大片梯田跃然眼前。
站在田埂上望去,金黄饱满的谷穗压弯了腰,青绿与金色交织,如一大块斑斓织锦。
第二届“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农耕文化交流互鉴大会。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如何让这片“宝藏地”成为大家的“打卡地”、被世界看见?
9月12日举行的第二届“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农耕文化交流互鉴大会给出了答案。
一片梯田 对话世界
紫鹊界梯田一景。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就有多高。
从高处俯瞰,依山势而造的梯田,小如碟、大如盆、长如带、弯如月,形状变换而相宜。沿田埂而下,等高线方向排列的梯田层层叠叠,宛如天梯。
伴随水稻生长,紫鹊界的四季有着不同的颜色与风格。如今初秋已至,稻谷逐渐成熟饱满,青绿的穗叶夹杂金黄,洋溢着即将收获的喜悦。
农,天下之本也。
9月12日,第二届“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农耕文化交流互鉴大会在娄底新化县举行。来自国内外、五湖四海的朋友齐聚紫鹊界,观赏国家非遗项目,聆听“紫鹊山歌”,体验传统农耕民俗,共同感受中国梯田文化的独特魅力。
紫鹊界民宿产业发展主题论坛。周翊君摄
大会采取“1+N”活动模式,围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农耕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主题,以一场开幕式暨主旨演讲、三场平行论坛、学术观摩考察等形式开展交流,以紫鹊界梯田为代表,向全球展示湖南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利用方面的独特智慧。
以会为媒,紫鹊界的发展密码也逐渐清晰。
推进紫鹊界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主题论坛上,十几位国际组织代表、驻华使领馆外宾、国际国内学者展开高峰对话,共话紫鹊界在景观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为“云端梯田”走向世界建言献策。
紫鹊界民宿产业发展主题论坛上,国内、省内民宿行业主理人齐聚一堂,深入分析中国民宿产业的当前状况,发掘紫鹊界民宿产业发展核心。
推动紫鹊界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主题论坛中,专家学者们就世界遗产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创新性营销、优化产品体系设计等内容畅所欲言,向世界推介湖南梯田旅游“原态保护、活态利用、业态融合”生动案例。
一场盛会,大咖云集。一片梯田,对话世界。
曾几何时,由于山高路远,紫鹊界被称作“止客界”,少有人来访。如今,凭借大会举办,古老的梯田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与喜爱,焕发出新的活力。
梅山文化 源远流长
云雾中的紫鹊界。人民网记者 刘宾摄
紫鹊界无山不有田。
满山梯田最大的不到一亩,最小的只能插几十蔸禾,原始的手工耕作方式沿袭至今。
据考证,紫鹊界秦人梯田起于秦汉,盛于宋明,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开垦最早的梯田之一。
“天下大旱,此地有收”。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紫鹊界梯田有灌溉之妙。凭借独特的基岩裂隙水水源,无需水库或人工引水,8万亩梯田就能实现天然自流灌溉。
森林、梯田、村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勾勒出一幅美好山居图。
山民们的智慧与勤劳,创造了灌溉工程奇迹的同时,也孕育了紫鹊界梯田独特的农耕文明。
不同于平原地区,“长在”山上的紫鹊界梯田至今无法使用机械农具,其水稻种植仍采用原始的手工耕作模式,保留了古朴的中国南方稻作文化,也延续古老的梅山文化。
正龙古村。人民网记者 匡滢摄
48座瑶人寨遗址,有多处瑶人居住过的岩屋,具有极大的考古价值;“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正龙古村也座落在此,200多栋清一色的干栏式板屋,错落有致分布在梯田上;傩头狮舞、草龙舞、宗教傩舞等传统文化风格独特。
2000多年来,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在这里交融揉合。紫鹊界梯田于2014年被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评选为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于2018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新化山歌、梅山武术、梅山傩戏也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新化县委宣传部部长邹喆介绍,通过第二届“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农耕文化交流互鉴大会,新化将向世界充分展示新化丰富的文旅资源,进一步推动紫鹊界梯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力求实现文化保护与地方发展的和谐共赢。
产业融合 续谱新篇
外地游客来此打卡。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初秋时节,神秘的紫鹊界悄然绽放,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打卡。逐渐成熟的稻穗传来阵阵飘香,寄托着梅山子民们对丰收的期望。
“以前我们努力读书,就是想着怎么走出大山。但是站在田埂之上,看到自己的家乡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又想回来做些什么。”新化县水车镇仙石村人罗忠林是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人。10年前,他做了一个决定:放弃高薪,返乡创业投身田间。
几年前,罗忠林成立心田合作社,经过几年探索,水稻种植产量越来越高,身边的稻农们纷纷加入合作社,和罗忠林一起成为了紫鹊界上的“守护人”。
“我们的稻米最低能卖到16元一斤,彩色稻田让村民平均每亩增收1000元。”罗忠林说,如今,当地五色稻米已由最初的70亩,发展到5000多亩,一年的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元,价格是普通稻米的六七倍。
金黄的稻穗。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沿着稻浪翻涌的层层梯田,再往山上前行几公里,就到了新化县奉家镇渠江源村,千亩原生态茶园与云雾交织的画卷徐徐铺开……
“深山出好茶,渠江源的产茶史可追溯到唐朝。”湖南紫金茶叶公司负责人罗新亮像介绍,曾有唐五代毛文锡在《茶谱》中记载:“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
2017年,看准茶产业发展的罗新亮,回到新化县奉家镇的大山深处,做起了一个茶农。短短几年之间,罗新亮适时而动,不仅打造出了一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还创造了“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致富故事。
随着前来观光、购茶,体验茶旅文化者日益增多,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开始回到渠江源,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深居大山的村民们不仅吃上了“茶叶饭”,也吃上了“旅游饭”。
近年来,新化通过提升“紫鹊界梯田”核心吸引力,完善旅游服务设施,重点建设紫鹊界梯田旅游区、渠江源茶文化主题公园、紫鹊界康养小镇、古桃花源、天门健康养生基地等,为游客提供深度产旅融合体验类乡村旅游产品,1-6月新化累计接待游客876.5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89.06亿元。
“我们愿同大家一道,共同构筑起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坚固防线,推动农业生产、梯田文化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娄底市委书记邹文辉在第二届“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农耕文化交流互鉴大会上说到,娄底将努力赋予梯田新的生命力和文化内涵,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总策划:吴齐强
本期统筹:彭应兵
文字作者:匡滢 吴茜薇 刘汕
视频:吴茜薇
出品: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人民网湖南频道
投稿邮箱:rmrbkhdhnpd@163.com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