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区司法局:阶梯式帮扶点亮安置帮教对象“新”生活
11月初,长沙市天心区先锋司法所工作人员再次走进安置帮教对象黄某家里,深入了解帮扶4年后黄某的生活状况。自2020年以来,先锋司法所在社区的配合下,对刚刚出狱的黄某从思想、政策、法律、情感进行安置帮教,照亮了他黑暗生活之路。
司法局管辖的司法所是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的第一个服务驿站,这个服务驿站可以给予他们补充能量、指引未来,引导他们走向正路。截至2024年10月,天心区全区列管刑释解矫人员1012人,针对此类群体的特殊性总结出“机制联动、政策帮教、渠道安置”递进式帮扶步骤,切实发挥安置帮教作用,让安置帮教对象“归正”之路洒满“阳光”。
“机制”为关键 安置帮教有合力
2024年以来,天心区司法局针对安置帮教工作,将机制作为关键,逐步完善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帮教体系,一对一成立帮教小组。天心区司法局统筹全区,将安置帮教对象纳入综治网格化管理。有效落实机制体制,把安置帮教工作列入年度平安建设的考核内容。规范核查比对,做好安置帮教工作信息平台的信息审核及信息录入,对刑释回归人员建立工作台帐,统一管理等,使得帮扶更具有聚合力。
从制度出发,让安置帮扶对象回归社会,融入社会。2020年3月,天心区先锋司法所已发接收黄某并纳入安置帮教管理,及时建立个人工作档案,登记造册,成立安置帮教小组,同时落实帮教责任,制定工作目标,同步上门调查走访,深入了解原因,制定帮扶策略,从思想上、政策上、法律上、情感上持续帮扶,使黄某对生活重拾了信心,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
“政策”是保障 安置帮教促回归
为解决赤岭路街道重点安置帮教对象彭某的问题,天心区司法局召开了专题联席会议,召集民政、医保、住建等部门专题解决其就业、帮困扶助、心理疏导等问题,对接协调民政部门,为其申请到特困人员生活补助,并在节假日对其进行慰问,帮助其解决基本生活困难。
为提高社会帮教水平,天心区司法局积极推进购买安置帮教工作社会服务项目,引进社会组织参与到安置帮教工作中的走访、教育、心理辅导、就业帮扶等11项工作。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教育,坚持每季度、重大节假日进行一次走访,及时掌握其生活及心理健康动态。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重点对象进行一对一心理个案辅导。
在落实帮教政策方面,天心区司法局旨在保障帮扶对象顺利回归,以解决无亲可投、无业可就、无家可归的“三无人员”基本生活保障为重点,积极开展生活困难刑满释放人员帮扶救助工作。
“渠道”在拓宽 安置帮教成就业
在拓宽就业安置渠道、促进充分就业方面,天心区司法局加大政策扶持,前移帮教关口,建设安置基地,落实困难重点人员的临时救助政策,实行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医疗救助“应免尽免”“三无”人员及时进行临时安置。
针对刑满释放人员文化水平偏低、缺少劳动技能等问题,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持续开辟公益岗位优先就业、创业扶持优惠;强化基地建设,重新选定了两个公司作为全区的过渡性安置基地,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社会适应性帮扶服务。全区通过企业吸收安置人数达59人,为“三无”人员和重点帮教对象解决短期过渡性就业问题。
为帮助安置帮扶对象就业,天心区司法局城南路司法所“司法为民”的做法,让帮扶对象俞某第一时间感受到“司法温度”。据俞某说,“由于刑满释放后,找工作比较困难,平时打点零工维持生计,极其不稳定,家里老婆全身心去照顾孩子了,也没有收入,孩子早产透支了家里经济,我这点薪水对孩子医药费真的是杯水车薪。”司法所工作人员针对俞某的实际情况,第一时间联系俞某所居住的熙台岭社区开展帮扶。两年来,该安帮对象通过城南路司法所和城南路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申请多渠道获得临时救助金额共计8800元,大病医疗救助10余万元,并获得低保补助。
安置帮教促回归,司法为民践初心。据天心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全政介绍,天心区司法局形成的“机制联动、政策帮教、渠道安置”递进式的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正达到“安其心、暖其身、用其长、育其人、正其本”的目的,让安置帮教工作既有“法度”又不失“温度”。当前天心区对列管刑释解矫人员衔接率和帮教率均达到100%,重新犯罪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2-2023年连续两年评为省司法厅安置帮教工作表扬单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