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沅陵凉水井镇:绘就乡村发展新画卷

时间无言,实干有声。
初春时节,走进湖南沅陵县凉水井镇,田间地头中村民正忙于春耕,产业基地里机器轰鸣,村组道路上车辆穿梭,一幅产业兴、乡村旺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凉水井镇紧跟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实践,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民生改善为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近年来,凉水井镇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后劲。
这一年,蒙福(张家坪)35KV输变电工程及线路工程落地凉水井镇,基本完成圣人山风电二期、让家溪风电场、G241国道改造、县工业集中区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基地建设和电子信息产业平台公共配套设施、集镇污水处理提标扩容工程、2024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建设,一大批民生实事的办成,持续增进了全镇人民福祉。
凉水井镇立足区域优势,构建“园区工业引领、特色农业发展、生态旅游融合”镇域产业发展体系,充分发挥五凌电力、华能风电、三一重能等清洁能源企业的平台优势,有序配合服务圣人山风电二期、华能让家溪风电场、龙虎坪风电、屋顶光伏发电等项目,将自然资源转换为经济优势,打造清洁能源产能重镇。
全年实施涉农衔接项目7个,项目资金达140万元,项目竣工率100%,资金申报率100%,惠及1383户4397人,移民项目8个,一事一议项目6个,投入资金440万元,涉及村容村貌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道路、安全饮水等多个方面,受益人口达11000余人。
民生实事落地有声
翻开凉水井镇这一年的“民生账本”,一组组数据记录着群众不断提升的获得感,一项项民生工程见证着群众持续攀升的幸福指数。
教育是民生之基。凉水井镇全力护航教育事业高质量,全年资助“五类”学生1419人,发放资助资金145万元;成立县内首家以学校为单位的教育公益基金“张家坪教育公益基金”,筹集民间资金近130万元,让教育更有保障。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4年以来,落实公益性岗位404人;开发护林员岗位110人;4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35人;通过湖南永吉航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油茶种植,中药材种植、高粱种植、江溪口村腊制品加工厂、钦军农业、蓝溪农业等产业,直接带动就近就业3000余人,增加群众收入1350余万元。
这一年,田坪村便村支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多方奔走、多次申请,加快推进龙潭桥坝建设,历时10个月终于建成,河两岸的距离短了,与群众的距离也近了。
“生态好了,村庄美了,金山银山就出现了。”此外,凉水井镇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开展“厕所革命”、垃圾集中处理、污水治理等工作,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并荣获“怀化市和美乡镇”“怀化市卫生乡镇”称号,百合村、张家坪村、溪口村成功创建“怀化市和美乡村”。
产业发展持续向好
在产业化发展上,凉水井镇始终走集体致富的道路。
这一年,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探索“村级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新机制,新增种植中药材3558.6余亩,涉及25个村,奖补127万元,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7600.2余亩;围绕打造“沅陵酱酒高粱种植重要基地”目标,全年完成高粱种植6325亩,喜获“怀化市农业产业强镇”殊荣;全年发放惠农补贴410余万元,强力支持蓝溪农业、钦军农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带动附近群众就业增收。
“万企兴万村”,龙头企业是关键。在王家岭村,标准化连栋钢架大棚、自动化高科技鸡舍、生物颗粒加工厂、蔬菜加工厂等错落有致。园区抢抓机遇,围绕农业产业融合,有力推动农业产业链向纵深延伸、价值链大幅增大、供应链高效畅通,打造了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旅游观光、研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
园区内沅陵县蓝溪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味湘溪”品牌横空出世。其生产的泡菜、酸豆角、酸荠菜、竹笋、梅干菜、榨菜等产品畅销长沙、四川、广州、西安、上海等各大市场,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与日俱增。
整合生产要素,立足果蔬特色,书写农业产业大篇。2024年,承接县级农业产业现场会,持续擦亮“魅力凉水井·果蔬特色镇”金字招牌,以蓝溪农业芥菜种植为依托,凉水井镇以“芥菜”产业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强镇。
在凉水井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人民的幸福笑容是最美的风景。凉水井镇正以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举措,不断书写着民生改善的新篇章,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瞿云 张建芳 欧文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