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 本网专稿

全国人大代表李东林:加快推动绿电制氢发展,助力能源转型

2025年03月10日16:32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全国人大代表李东林。受访单位供图
全国人大代表李东林。受访单位供图

人民网长沙3月10日电 “绿电制氢不仅能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还能缓解新能源波动性问题,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表示,面对全球能源转型的战略机遇,加快推动绿电制氢产业发展,将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氢能因其清洁、高效的特性,正成为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氢能定位为前沿新兴产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也相继出台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在此背景下,我国绿电制氢产业正迎来加速发展的关键窗口期。

“我国绿电制氢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市场潜力巨大。”李东林表示,绿电制氢,是指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氢气的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还能解决远距离输送难题,被视为能源转型的重要路径。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我国绿氢年产量将达到1000万至20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0%以上,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尽管国家政策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我国“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但绿氢消纳能力有限,而东部工业发达地区却面临氢源短缺的问题,跨区域运输难题亟待破解。其次,经济性制约仍然明显。

目前,绿电制氢的成本仍是传统灰氢的2至3倍,同时,氢气储存和运输成本高昂,使得产业链整体经济性尚未形成竞争优势。此外,行业标准和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绿氢的环境价值难以有效转化,影响产业推广和应用落地。

面对这些挑战,李东林提出三方面建议,以推动绿电制氢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布局,打通氢能运输瓶颈。要加强全国性顶层规划,建设远距离氢气输送管道,支持重载铁路液氢、液氨、液醇运输专线的建设,以解决绿氢生产与消纳地理错位问题。同时,建立合理的管输费用定价机制,提高氢能跨区域流通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应出台全国性政策包,为绿氢企业提供电价、税收优惠,并在风光资源配置方面给予支持,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同时,要鼓励绿氢在高能耗行业的应用,如钢铁、化工等领域,提高市场需求。

此外,还应加大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力度,解决核心技术短板,推动氢能设备国产化,降低采购成本。比如,可依托国家级氢能实验室、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加强基础技术攻关,增强我国在绿电制氢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推进绿氢碳交易体系建设,释放环境价值。建议加快确立全国统一的绿氢认证标准和核算方法,推动与国际市场的互认,提升我国绿氢产品的全球竞争力。同时,可建立绿氢项目的监测、报告、核查体系,并将绿氢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探索碳资产与绿氢消纳责任权重的联动机制,使绿氢的环境优势真正转化为市场价值,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绿电制氢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能源安全,也关乎我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竞争力。”李东林表示,未来随着政策支持持续加强、技术创新不断突破,绿电制氢将成为我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林洛頫、姜杨敏)

(责编:唐李晗、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