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 市州县域

“探索自然密码”系列活动在长沙启动

2025年03月24日17:16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活动现场。单位供图
活动现场。单位供图

3月23日,“探索自然中的科学密码”科普系列活动在湖南师范大学启动,该活动由长沙市岳麓区政协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主办。首场活动“问古——海螺的演化之谜”吸引30组亲子家庭深度参与,以自然为课堂,以问题为导引,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纲要(2024-2035)》“拓展学生实践空间,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目标提供了鲜活样本。

对标《纲要》:构建科学素养培育新范式

“先看腿,后看嘴,再看羽毛美不美。”在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植物标本馆内,7岁的小学生范珈恺在听完老师讲解大白鹭标本时惊呼:“原来鸟类王国的大长腿是这样产生的,原来大长腿和长脖子长嘴巴之家还有这样的故事!”这正是活动设计的深意——对标《纲要》提出的“强化实践育人”要求,将实验室与山水林田湖深度融合。通过“生物演化剧本杀”“生态侦探挑战赛”等任务链,孩子们在分类6亿年海螺化石、设计桃子湖生态治理方案中,掌握了观察、推理、协作等核心能力。

“人工智能可以解答知识问题,但无法替代在真实场景中培养的科学思维。”活动总策划、湖南省遗传学会教授范雄伟表示。作为《漫画生物学》主编,他带领团队开发了“跨学科探究六问法”,湖南师大生科院过去五年累计开发适合于儿童的自然科普课程200余套,培训中小学科学教师300余人次。

破题AI时代:在自然中锻造“不可替代”的素养

面对ChatGPT等AI技术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活动着力强化“人类独特竞争力”培育。“AI能生成完美答案,但无法代替孩子在真实的环境,在无边界的大自然中的智能涌现,更无法模拟发现问题时的创造性火花。”湖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陈湘定说。

这种“自然浸润式学习”成效显著。参与家庭张女士介绍,孩子回家后主动查阅《教育强国纲要》,立志“要成为比AI更懂解决问题的科学家”。岳麓区政协副主席王洋认为:“当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会提出真问题、设计真方案,他们就掌握了应对技术变革的核心素养——这正是《纲要》强调的‘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生动实践。”

政产学研协同:五年深耕筑造科普创新生态

作为国内自然科普教育的先行者,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过去五年构建了“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三位一体体系,系统性开设自然科普人才培养通识类课程,建立校企合作自然科普教育双创基地;与科学与中国,中国遗传学会共同发起“科学之旅——遗传学与我们”科普行动。此次系列活动正是这一积淀的集中展现——通过“高校研发课程、政协整合资源、机构落地执行”的模式,将高校实验室的斑马鱼研究成果转化为小学“基因探秘”实验盒,让政协“五送”活动升级为可持续的科学素养培育工程。

未来三个月,“植物智慧实验室”“昆虫微观世界”“山林生态地图”主题活动将持续开展。这场贯穿春日的科学之旅,既是孩子们触摸自然密码的窗口。正如《纲要》所期,这场融合了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的探索之旅,不仅让“课本知识”回归生活本源,更在AI浪潮中筑牢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根基——当孩子们在山林间追问生命奥秘时,他们正成长为驾驭技术而非被技术取代的新一代。

教育强国路,润物细无声。

从实验室到山水林田湖,从高校创新到全社会协同,长沙正以自然为卷,以科学为笔,书写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答卷。在这条道路上,每一颗被唤醒的科学种子,都将汇聚成驱动民族复兴的澎湃力量。(邹扬)

(责编:唐李晗、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