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雨花区井巷社区探索开放式小区善治新路

3月28日,在长沙市雨花区井湾子街道井巷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全民齐上阵 清洁长沙城”行动正如火如荼开展,让开放式无物业老社区在倒春寒中升腾暖意。
社区扳手文化广场的铸铁“好人信箱”前,井巷社区党委书记谢歌,正取出第24封居民来信——正是上周联名提议清理排水沟的信件。这个融合“线上扫码+线下投递”的民意枢纽,半年处理建议23件,转化落实率达92%。“上周刚收到清理排水沟的联名信,今天就成攻坚任务了。”
“筒子骨归其他垃圾!鱼刺才算厨余......”社区居民志愿者姜阿姨的吆喝声打破清晨宁静。这位垃圾分类岗“活教材”身后,三色马甲铺展成治理网格,“志愿红”党群志愿者清理沿线垃圾,“环保绿”青年团铲除楼道牛皮藓,“事务蓝”邻帮志愿者清理沟渠、堆物。“从前小区像没娘崽,如今倒成香饽饽。”居民刘娭毑拿着扫帚扫着树叶笑着说。
沿深巷探寻,雨花区创新的“机械开道+人工绣花”模式,在这里上演。环卫工人拿着高压水枪冲刷着苔痕,邻帮志愿者拿着电焊焊接松动的护栏,社区干部与党群志愿者拿着铁锹、铲子清理沟渠、宣传栏、空调架......。经过一番“洗礼”,斑驳的宣传栏重现底色,连角落后盖板的陈年污渍都被“打磨”得发亮。
打开社区书记谢歌的手机相册里,存着无数动人瞬间:企业单位志愿者跪地清理排水沟,商户在“门前三包”承诺书上郑重签字,学生们踮脚张贴文明标语。“这些都将录入社区文明档案。”谢歌指着新雷锋超市公示栏里的机制介绍,积分兑换、绿色家庭、先锋典型等机制激发自治热情,环境投诉量同比下降67%。红色业委会组建的监督小组,更让乱堆乱放、违规饲养、飞线等顽疾消弭于萌芽,不仅提高了“颜值”,还夯实了安全。
暮色四合时,行动接近尾声。社区养老食堂飘出阵阵香气,吸引着不少老人,他们或手捧热茶,或三两成群,走向“家门口”的食堂,口中的乡音十分韵味:住在井巷,比住高档花园别墅还“熨帖”——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转角就能遇见“马甲”。
当万家灯火次第点亮,那些握着扫帚的身影仍在续写新的故事:人民城市的温度,不在高楼广厦,而在风雨中共执一把伞的掌心温热;文明共建的答案,不在文件案头,而在春寒里依然滚烫的凡人微光。(何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