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 市州县域

常德鼎城:以“屋场自治”推动移风易俗 “绣”出乡风文明新画卷

2025年03月29日11:45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雷轰山村将红色遗址打造成教育基地,孩子们在爱国主义主题屋场里聆听革命故事;草坪镇放羊坪村的“农民春晚”上,村民自编自演的《村规民约三句半》诙谐又发人深省……

这样的场景,正是鼎城区以“屋场自治”推动移风易俗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区创新“1+N”协会管理模式,将文明实践、基层治理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让文明新风吹遍田野乡间。

移风易俗的成效,藏在红白喜事的细节里。双桥坪镇南洋坪村红白理事会成员走进农户家中,用“一碗擂茶话家常”的方式倡导婚丧简办。村民王大爷感慨:“以前办场丧事非常麻烦,要摆三天流水席,现在理事会帮忙张罗,既体面又省心!”而在草坪镇枫林口村,红白理事会推动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发在“破陋习、树新风”横幅上签名,全村婚丧事支出大幅下降。

这些变化,得益于鼎城区将自治单元细化到屋场——全区261个村(社区)实现屋场全覆盖,每个屋场成立管理协会,下设矛盾调解、家风传承等专项小组,让“身边人管好身边事”。

文明新风的滋养,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红云街道红云社区的居民李奶奶对此深有体会:去年11月,她在“善德汇”文明实践活动中免费理了发、学了消防知识,还欣赏了原汁原味的常德丝弦表演。这种“送服务上门”的模式,与屋场积分制形成呼应——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可累积积分用来兑换生活用品。草坪镇三角堆村通过积分超市,带动农户主动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可喜变化的背后,是干群合力的生动实践。鼎城区组建“鼎城有理”宣讲团,用乡音乡语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同时,以屋场为单位建立“民呼我应”应答机制,鼓励党员担任屋场建设的组织员、矛盾纠纷的协调员、为民服务的勤务员、移风易俗的宣讲员和和美家风的示范员等,实现屋场事就在屋场办。近年来,全区召开屋场会4000余场次、调解矛盾纠纷近2000起,打造“无信访屋场”“平安屋场”2800多个。

如今的鼎城乡村,文明新风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从“政府主导”到“群众自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鼎城区用屋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绘就了一幅乡风文明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锦绣画卷。(李张念、陈杰)

(责编:罗帅、彭应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