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安:堵塞乡村小微项目监管漏洞

在东安县紫溪市镇荷叶塘村,一条新修的灌溉水渠蜿蜒穿行,渠体坚固平整,一旁公示栏里的“清风码”格外醒目。“扫一扫就能看到项目资金明细、施工进度,纪委还专门来村里开过问效会。”村民老张对家门口的工程赞不绝口。这是该县纪委监委强化农村小微工程项目监督的生动缩影。
据悉,东安县打破乡村小微项目实施由县直部门统包统揽、指定承包商的特权,把实施权下放到村,倡导村里的事由村民自主自办。项目建设村根据村情自主申报小微项目,斩断了项目承包商与职能部门利益勾连的链条,项目立项后,建设村可以自建自营或自主选定施工队伍、施工方式,压缩了利益输送的空间。
农村小微项目虽体量不大,却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民生”。县纪委监委聚焦信访举报、监督检查、查办案件等发现的问题,严肃查处在村级小微项目建设中的索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项目推进慢推进难等现象,截至目前,全县共查处乡村小微项目风腐问题125件,处理处分167人,留置6人。
村级小微项目审批程序简单、点多面广,容易滋生“微腐败”,一些工程实施不公开、不透明,在工程承揽、施工管理和造价结算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监管漏洞,导致冒领私分、优亲厚友、贪污侵占等时有发生。为了激活基层监督的“神经末梢”,东安县纪委监委在全县推行“阳光直播”,将议事过程、关键环节全程开展直播,并通过“清风码”同步公开公示,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参与监督,着力打造阳光透明工程。
“小微项目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决不能让‘微腐败’啃食百姓获得感!”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创新构建全链条监督机制,堵塞乡村小微项目监管漏洞,通过立项前查需求真实性、查预算合理性、查程序合规性;实施中审合同规范性、审施工进度、审资金流向;竣工后公开项目内容、公开资金明细、公开监督渠道,确保小微项目真正惠民利民。(唐银芳 蒋杨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