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 本网专稿

湖南湘潭县:科技育秧按下春耕“加速键”

人民网 刘汕
2025年03月31日16:38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进入早稻育秧关键期,来到湖南省湘潭县排头乡的育秧大棚,只见几台循环式运动育苗设备缓缓运转,青翠秧苗交替沐浴阳光和水肥,在秧盘中茁壮生长。一旁的炼苗区里,数万盘装满秧苗的秧盘整齐排列,远远望去,满眼新绿。

“目前大棚里共有8台育秧机,一台每批次(10天)可育440亩秧苗。”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水平介绍,通过引进机械化育苗设备与水、温控装置,整个育秧的效率提高了不少,今年,合作社大棚除了培育自耕稻田所需的秧苗,还将为26000亩稻田提供育秧服务。

“过去都说育秧是靠天吃饭,现在我们的农业生产可以‘知天而作’,风险小了,效率还高了。”彭水平笑道。

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炼苗室。人民网 刘汕摄

“嗡嗡——”随着螺旋桨急速旋转发出的低音,载有近50斤复合肥的无人机垂直升空,种粮大户周柳站在田埂上熟练地操作遥控器,仅一分多钟,便完成一次施肥作业。

周柳是易俗河镇谷红村“90后”新农人,2023年开始接触水稻种植,今年他与其他村民合作种植了1400亩粮田,准备利用现代化数控设备“大展身手”。

“像这个无人机,一天可以完成近300亩的粮田施肥,效率比人力高了十几倍。”周柳简单算了一笔账:使用无人机,1400亩的田地施肥只需要2个人运肥、1个人加肥、1个人操作,4个人5天便可完成,既节约了人力成本,也有利于春耕抢早。

旋耕机、无人机、插秧机、收割机……现在,周柳所在的湖南四合生态农业公司农机库里,村集体购置的机械设备成为村里生产的好帮手。“自己买的话需要上百万,现在我们提供保姆式服务,散户支付成本价,就能获得育苗、机插、收割全程一条龙服务。”周柳说道。

无人机施肥。人民网 刘汕摄

科技赋能,让春耕备耕既提速又提质。

“抓早稻集中育秧是眼下农业工作的一大重点,为继续推进集中育秧设施建设、扩大集中育秧面积,县里统筹整合粮食产业发展资金,对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核心主体所需种子、农膜、秧盘等按照100元/亩(大田面积)的标准进行补贴,对集中育秧设施建设主体按照总投资额的10%落实县级配套补贴,向科技要产量、要出路,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湘潭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排头乡南下村,57岁的种粮户王文斌一大早便起来到地里看水。“前几天‘倒春寒’,我们通过提前灌水、排查隐患,做好保温工作。”王文斌介绍,当地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种粮户提供技术支持,自己通过微信群,能够提前获知天气信息以及耕作提示。

“秧好半年禾。通过县里组织,我们这些大户也会聚在一起,就如何应对大降温、使用新机器等方面进行交流,毕竟秧苗育得好,收成才会好呦。”王文斌开心地表示,现在自己有6台旋耕机平整土地,正在努力做好插秧前的土地准备工作。

早稻备耕忙,沃野春意浓。

为护航农业生产,湘潭县146名农技干部对322个村(社区)实行“包村联户”网格化管理,全过程提供“一对一”技术跟踪。县乡两级农技骨干成立“春耕技术服务团”,在浸种催芽、播种育秧、肥水管理等关键环节开展“田间课堂”30余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种粮大户3000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紧盯4月底前全面完成早稻栽插的目标,持续强化农资调度、农机保障和技术服务,以春耕‘开门稳’助力全年粮食产量突破60.39万吨,奋力打造全省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标杆区。”湘潭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编:唐李晗、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