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中央商务区A-1地块330米超高层项目冲顶

![]() |
高空工作。受访单位供图 |
近日,中信泰富中央商务区A-1地块330米超高层项目冲破300米,一场聚焦塔冠钢结构高空作业的冲顶攻坚战全面打响。目前63~64层作业区域已完成总计225吨钢结构的精准安装,中建五局钢构科技公司项目团队秉持“技术引领、安全为本”的核心,凭借精细化管理与创新工艺,向最高点冲锋。
突破超高空:实现技术管理双飞跃
项目塔冠钢结构位于T1塔楼顶部,最高点标高达326米。然而,施工区域狭小、构件体积巨大(最大钢柱截面700×300×40mm)、高空风力影响显著,以及必须在冬季低温环境下完成全熔透焊接作业,吊装技术难度与安全风险均属分公司在建项目之最。
中建五局钢构科技公司项目团队凭借多项创新举措攻克施工难题:引入智能化装备,有效提升作业效率;优化冬季焊接保护方案,全力保障焊接质量;实施多工序立体穿插作业,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在构件吊装环节,部署两台动臂式塔吊协同作业,其7.5吨至10.8吨的吊装能力,可精准匹配各类构件的吊装需求。
与此同时,借助BIM技术模拟吊装路径,配合全站仪实时定位,确保每根钢柱、钢梁一次吊装到位,将误差严格控制在±3mm以内。面对零下低温环境,项目实施“防风棚+石棉布保温”双重保护措施:焊接作业前,搭建全封闭防风棚;作业完成后,用石棉布包裹焊缝,使焊缝层间温度稳定维持在120℃至150℃。
此外,所有焊工均需通过专门的低温焊接技能考核,所有焊缝要接受100%超声波探伤检测,以确保合格率达到100%。针对钢结构、土建灌浆、机电预埋等多专业交叉作业的复杂情况,项目采用“区域化流水施工+动态调整”施工模式,提前组织工序协调会议,借助BIM模型开展碰撞检测,优化施工流程,让各环节紧密衔接,成功缩短16%的工期。
筑牢安全网:织密高空作业防护链
在300米的高空开展作业犹如在刀尖上起舞,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容不得半点松懈。项目组搭建“全链条、立体化”的安全管控体系,借助智能监控全面覆盖、防护设施标准化建设、应急响应高效化等举措全力保障项目实现“0事故”目标。
项目与总包的监控定位系统、风速监测仪联动接入,对高空作业动态进行实时追踪,一旦出现风速过大或者人员靠近临边危险区域的情况,系统便会自动发出预警,旁站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关注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状况。
项目创新性采用“五点式双钩安全带+垂直防坠器+水平生命线”的三重防护方式。在进行钢柱吊装作业时,作业人员上下全程都要系挂防坠器,此外在高空操作平台四周设置1.2米高的钢网片防护栏,平台底部满铺钢跳板并加装踢脚板,从源头杜绝坠物风险。
不仅如此,项目专门组建安全应急管理小组,规划出6分钟即可直达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的急救路线并且定期组织高空坠落、火灾疏散等演练活动,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做到响应及时、处置迅速。
践行绿色理念:增添城市发展新活力
该项目自始至终践行绿色施工理念。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将钢结构构件工厂化预制率提升至100%,彻底消除现场拼装环节,极大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与此同时,项目选用环氧富锌漆、氟碳面漆等环保涂料,有效降低40%的VOC排放,助力T1塔楼冲击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5A甲级办公与高端商业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进一步巩固济南CBD的金融商务核心地位,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该项目不仅是对技术和管理的一次极限挑战,更是分公司超高层钢结构建造实力的有力见证,随着钢结构吊装工作的有序推进,这座泉城新地标已初步展现出“云端之冠”的宏伟风貌。
项目部将继续聚焦目标、紧抓重难点,以攻坚克难的勇气、敢闯敢试的锐气、持之以恒的志气推动项目建设再提速,以满弓、满弦、满格的状态,为项目最后的完美履约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未来,项目部将锚定科技创新,让其成为驱动发展的强劲引擎,筑牢安全质量根基,持续为分公司钢结构建造实力注入澎湃动能,书写超高层建筑领域新篇章。(杜长江、欧阳安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