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 市州县域

湖南新宁:加大科研力度 为银杉返迁护航

2025年04月01日10:12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人工繁育银杉林。受访单位供图
人工繁育银杉林。受访单位供图

阳春三月,万物生长。在湖南新宁县崀山珍稀植物研究所的育苗基地里,一株株银杉幼苗郁郁葱葱,科研人员正抓紧开展春季管护工作。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银杉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而新宁县通过40余年科研攻关,成功实现银杉人工繁育规模化,育苗数量达全国天然银杉林的3.86倍,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贡献关键技术。

模拟自然生态 科技护航“植物活化石”

走进崀山珍稀植物研究所的育苗基地,银杉、长苞铁杉等珍稀树种错落有致。工作人员通过苔藓覆盖、科学护荫、伴生树种栽培等技术手段,精准模拟银杉原生环境。“我们采用人工捕捉与生态防治结合的方式,有效控制地老虎等病虫害。”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移栽2年多的银杉苗成活率达92%以上。

银杉作为第四纪冰川孑遗物种,生长极为缓慢——3年苗高仅10厘米,7至8年苗地径不足1厘米。目前全国野生银杉仅零星分布于湖南、广西等地,而新宁县已发现28棵200年以上树龄的野生银杉群落。通过持续科研攻关,该县成功突破低海拔育苗、移栽等技术瓶颈,培育银杉苗1.26万余株,其中树龄超12年的人工林达1300余株,平均胸径15厘米,形成全球最大银杉人工种群。

40年接力科研 打造珍稀植物“诺亚方舟”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新宁县将银杉保护纳入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依托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禀赋,系统开展珍稀植物引种驯化研究。目前全县已建立涵盖85科800余种的珍稀植物基因库,相关技术成果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银杉人工繁育成功,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研究所专家表示,当前银杉返迁工作正在紫云山国有林场有序推进,未来将通过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扩大野外种群。 (杨彬、冷洁、许毅、李修虎)

研究所工作人员在育苗基地。受访单位供图
研究所工作人员在育苗基地。受访单位供图
人工繁育的银杉苗。受访单位供图
人工繁育的银杉苗。受访单位供图
(责编:唐李晗、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