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开放大学教师刘应君:27载思政育人结硕果

人民网长沙4月30日电 在湖南省思政教育领域,“刘应君”三个字始终与“领航”“破局”“笃行”同频共振。作为湖南省首届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湖南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湖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教学负责人,他以27年躬耕之力,引领团队突破思政教育改革深水区,在课程创新、科研赋能、实践育人等领域树起标杆,成为新时代铸魂工程的开拓者。
名师领航:打造思政教育“先锋矩阵”
“刘院长,城乡融合案例是否应更贴近‘00后’的认知特点?”青年教师陈艳婷的提问声打破办公室的沉寂。刘应君放下教案,眼中焕发神采:“加一段‘数字新农人返乡创业’的短视频,用‘Z世代叙事’讲活乡村振兴!”这番对话生动诠释了他提出的“精准滴灌”教学法——用青年语态重构家国叙事。
2019年,全省高职院校首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在湖南开放大学落地生根。刘应君以“铸魂工程”为核,首创“五位一体”育人体系:通过“思政课程筑基、学科思政搭桥、专业思政扎根、课程思政渗透、课堂思政升华”的立体化架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单科独进到全链贯通的嬗变。他主导的“课堂革命”更为亮眼——将“填鸭式讲授”重塑为“创境激趣、思辨探究、实践转化”三维递进教学法。近年来,团队累计斩获省级以上教学奖项50余项,孵化省级思政名师12人,青年骨干陈艳婷更摘得2024年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
科研破壁:架设教研融合“高速通路”
“真正的课堂革命,必须建基于学术高原之上。”刘应君主持的教育部课题《新型职业农民价值观养成研究》,独创“价值引领—情感共鸣—实践共生”三维模型,被学界誉为“重构乡村思政教育范式的关键突破”。在“研教共生”理念驱动下,其团队近五年实现科研井喷:先后立项湖南省首届“芙蓉计划”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湖南省思政金课等建设项目,教学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发表科研教研论文70多篇,其中CSSCI期刊1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等多项荣誉。更首创“智库导师”机制,年均开展20场“四精”(精准选题、精炼框架、精细论证、精心呈现)主题培训,助力基层教师攻克项目申报“高原反应”,形成“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的良性循环。
实践砺剑:锻造知行合一“行走课堂”
在毛泽东纪念馆的斑驳墙垣前,一场“沉浸式思政课”正火热开展。“理论生命力源于社会实践”,刘应君创新构建“332”育人模式:3级实践平台(红色场馆、乡村田野、社区网格)+3维考核体系(理论学习、实践成效、创新成果)+2大育人目标(价值引领、能力锻造)。其指导的“新思想研习社”不仅斩获“芙蓉学子·乡村振兴”资助,更将学生调研成果转化为16项基层治理政策建议。2024年,他带领团队凭借“农民工道德认同研究”摘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用“带着泥土味的论文”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伟力。
数字赋能:淬炼干部教育“云端锋刃”
面对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新命题,刘应君以“理论铸魂×数字赋能”双轮驱动破局。他力推的“云端党校”开创分众化培训先河,按战线、层级、行业细分2000余门课程,使党的创新理论通过“指尖课堂”直抵基层末梢。五年来,平台学员规模从6000人飙升至50万,累计数达200万人次,锻造出全国干部教育界瞩目的“湖南样本”。2021年本人被评为湖南省干部教育培训“三百工程”优秀教师。
初心如炬:点燃思政教育“时代星火”
从青椒学者到领军人物的24载春秋,面对未来,他正谋划“大思政课”升级工程:通过校地共建30个“行走的思政课堂”,融合VR技术复原红色历史场景,开发AI思政讲师赋能乡村教育……
“让真理之光照亮每颗年轻心灵,是思政人永恒的远征。”望着教室墙上“为党育人”的鲜红标语,刘应君的目光穿透玻璃幕墙,投向远方郁郁葱葱的岳麓山——那里,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火种正在星夜兼程。(郑阳 颜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