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 市州县域

省总工会驻隆回县天子山村工作队:“和美湘村”炼成记

2025年05月15日14:46 | 来源:红网
小字号

5月8日凌晨,隆回县三阁司镇天子山村村部驻村工作队办公室仍亮着灯,驻村工作队队长尹长生反复翻阅着《驻村日志》,七百三十个昼夜的足迹正在“打包”,墙上的记事牌显示距离告别的日子已经越来越近。远处,山风拂过赧水河,卷起的层层浪花恰似当年他们翻山越岭的褶皱。

大山褶皱里的治理突围‌

赧水河蜿蜒流过,天子山村与三阁司镇隔河相望。这个由两村合并而成的村庄,曾是基层治理的“硬骨头”。省总工会驻村工作队的到来,悄然撬动着这座村庄的命运齿轮。2023年5月19日,尹长生、周启林、邓华湘三名背着背包进驻的干部,在村部会议室挂起“三走遍四抓实”作战图。他们用两个月时间走遍905户人家,在潮湿的堂屋里记录下厚厚9大本驻村日记。

治理密码藏在数字背后:36个高清摄像头编织的“数字天网”覆盖全村要道,实时监测森林火情;宪法广场与民法典长廊取代了曾经的麻将摊;南华大学医疗队两次义诊送药,让做了心脏支架手术的老人邓立平再不用清晨五点赶班车进城复查;更微妙的变化发生在开会现场——“以前大家开会老争吵,现在大家有认同感了,也和气了。”村党总支书记胡世军说。

千万资金重构“乡村筋骨”

站在新硬化的炒砂路上,驻村第一书记尹长生指着远处河堤,“那里标注着乡村振兴的物理密码。”他们协调项目资金1559万元筑起的1120米河堤,不仅锁住了赧水洪峰,更让610亩耕地蜕变成高标准农田。数字显示,2024年村集体收入同比激增82.9%,39.9万元收益中,近半来自土地流转后崛起的现代农业基地。

在温室大棚里,监测户陈立恒正熟练地采摘蔬菜。这个由省总工会投入13万元建成的1248平方米智能大棚,采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邓述东教授的“稻菇轮作”技术,亩产值突破3万元。“以前种地看天,现在上班打卡。”他笑着展示手机里的考勤记录。夜幕降临时,307盏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照亮的不只是道路,还有柴富山科技公司林下散养的6000只土鸡——这些喝着山泉水的“运动鸡”,正通过冷链专线进入周边城市的大小超市。

“教育兴村”战略后的破壁

天子山五一小学的课间操时间,孩子们敲打着湖南建投集团捐赠的架子鼓,鼓点与山雀啁啾交织成奇特的和鸣。在省总工会的帮扶下,共投入资金450万元,建成了一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如今五一小学是“湖南师范大学乡村外语教育实践基地”“长沙师范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定点帮扶小学”,教室里都安装着先进的教学录播设备。

省总工会的“教育兴村”战略藏着精巧设计:长沙师范学院“特立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夏令营,让留守儿童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湖南大学、南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带来的双师课堂,实时连线省城名师;更隐秘的变化发生在家长微信群——今年春季开学,6名在外地读书的孩子悄然回流。“现在村里伢子回屋都讲普通话了嘞!”村民打趣道。

制度创新的“隐秘战场”‌

在《驻村日志》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周农强调的“八件实事”被划上着重号。这个看似平常的民生清单,实则蕴含着细致的谋划:每件实事对应一个利益群体,从六一儿童节活动到90岁老人重阳礼包,从退役军人座谈会到“幸福院落”建设,精准覆盖不同阶层诉求。

更深刻的变革在组织层面发酵。工作队独创的“三会驱动”模式——驻村例会、两委联席会、党员实践课,将民主集中制具象为可操作的议事流程。在“光荣在党50年”表彰现场,老党员邓友生抚摸着纪念章泪洒当场,“如今我腿脚不便了,但每月‘主题党日’拄拐也要参加。”

离开前的最后攻坚战‌

随着轮换日期临近,工作队的日程表却愈加紧凑:抓紧推进天子山五一小学综合楼建设,350亩红薯示范基地进入育苗关键期,数字乡村系统即将接入县级综治平台……那些曾被质疑“花架子”的举措,如今成为村民自发维护的“家底”。

黄昏的赧水河畔,工作队员望着对岸新架设的通信铁塔若有所思。这个曾因隔河而治陷入发展孤岛的村庄,如今通过6.2公里炒砂路与外部世界血脉相连。或许正如尹长生在驻村日记所记录的那样,“和美湘村,不仅在山水,而更在人心。”(肖也)

(责编:黄卓、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