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岗位招聘”到“整建制招募”
超能机器人推出“雏鹰计划” 开创大学生创业团队招募新模式

人民网长沙5月15日电 近日,来自湖南工业大学和湖南科技大学4名大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在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AI+机器人”大学生创业孵化计划——“雏鹰计划”中脱颖而出,凭借清晰的商业化路径获得超能机器人“创业直通卡”。
超能机器人是湖南本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军企业。“雏鹰计划”通过超能机器人以自主研发的机器人MVP产品为基底,面向全国高校招募涵盖“技术、市场、运营”完整建制的创业团队,通过“产品-场景-市场”全链条闭环赋能,助力青年科技人才跳过漫长的研发周期,快速验证商业化价值。
相比传统硬科技创业往往受困于技术研发周期长、市场验证滞后等难题。超能机器人创新提出“产品先行”模式,开放已通过技术验证的十多款机器人MVP产品作为创业载体,让团队直接聚焦应用优化与市场落地。
“创业团队无需重复造轮子,而是站在超能已完成初步技术研发的产品肩膀上快速迭代。”超能机器人创始人兼董事长肖湘江指出,此举旨在破解大学生创业“技术卡脖子、市场触达难”的痛点,通过“技术中台+整建制团队”模式,将创业周期压缩60%以上。
区别于传统创业者的“单兵作战”,此次计划要求大学生创业团队需具备完整的技术、市场、运营配置,形成“研发-生产-销售”闭环能力。入选团队将享受超能机器人从导师指导、技术赋能、资源对接、资金保障、场地支持、培训支持、政策保障等在内的全周期支持,实现研发、生产、市场的全方位护航。
在“雏鹰计划”终极挑战中,来自国防科大、湖南大学等高校的20支整建制团队,通过“产品预设计”“技术路线推演”“商业化实战模拟”等环节,围绕产品优化、场景拓展展开激烈竞逐。
“我们要的不是打工人,而是AI机器人赛道的造梦者。”肖湘江表示:超能机器人将通过“五个一”模式降低AI机器人创业门槛:聚焦一个细分方向、投入一笔种子基金、提供一个初级产品、对接一个应用场景、配备一名企业导师,助力大学生创业团队快速突破“从0到1”的产业化瓶颈。(许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