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看北湖:扎根基层16年,“林中之城”“海燕”飞

正在探望老人的李海燕(左一)。受访单位供图
“海燕,这个点出门,吃饭了吗?要不来吃点?”“吃过了婶子,有个独居老人摔伤了,我得去看看。”傍晚时分,望着逐渐昏暗的天色,接到求助电话的原文化路社区党委书记李海燕加快脚步,像往常一样,匆忙赶向需要她的地方。
文化路社区成立于1950年,所处的郴州北湖区人民路街道是当地不折不扣的老商业核心地带,这里小区林立、流动人口多,银龄群体数量较大。
2009年,李海燕加入文化路社区工作,扎根基层16年,默默奉献,成为居民口中“贴心人”“好朋友”。矛盾调解、设施维护、扶弱助残、文艺演出、心理疏导,这些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李海燕都干过,并且一直坚持在干,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帮助别人,温暖自己”。
锦湘花园小区的电梯维护问题曾困扰住户许久,彼时,1栋的电梯不时悬停或无法开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那天居民给我打电话,说有人困在电梯里了,我和同事到达现场后仔细询问,发现这种故障不止一次。”李海燕回忆:“由于业群关系不好,且更换电梯需要花费大笔费用,这部有隐患的电梯一直就这么凑合着用。”
走访发现“症结”后,李海燕一方面积极与小区物业展开沟通,站在双方立场说服物业配合,另一方面快速建立了一个新的业主微信群,每户派一个代表入群,投票选择是否更换电梯。很快,“电梯难题”迎刃而解。
“我跟大家普及当时更换老旧电梯还有政府补贴,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优惠,所以投票一发起,大部分住户都很支持。”李海燕笑道。考虑到今后的小区管理,社区与物业、业主协商,原物业自愿退出,新物业由社区以合规流程招入,纳入到社区的总体管理中来,前后用时不到3个月,收到不少群众的大力点赞。
满柜的社区荣誉奖章。受访单位供图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是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走进北湖区人民路街道文化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奖牌、奖章、锦旗琳琅满目,挂满墙面。经常参与志愿服务的73岁老党员侯海清坐在大厅,一看到李海燕走进来,便开始跟她聊起最近小区里的事。
这两年,社区内不少老旧小区迎来改造机遇,侯海清所在718小区也不例外。早在改造正式开始一年之前,李海燕就开始到各处摸底调查,带着施工队伍进行评估,为符合政策标准、急需改造的小区进行申报,积极争取机会。
改造成果很不错,718小区不仅扩建了化粪池,消防桩和消防管道都换新,还增铺了燃气管道,放置了太阳能路灯。“以前一到晚上小区里一片漆黑,生怕摔跤,现在哪儿都亮堂堂的。改用燃气后,每个月能比用煤气多省几十块钱,大伙都说好!”侯海清开心地说。
讲起海燕十几年来在社区的工作,侯海清更是竖起了大拇指:“海燕是个称职的好书记,责任心强,能吃苦,为人热心,有什么事总是第一个上,把我们都带动起来了。”
通过为群众排忧解难,一点一滴积累信任,如今,李海燕已经建立起一支多达411人的社区服务队,学生、社会人士、一些曾受过帮助的群众,都加入到队伍中来。6支志愿小分队、6大中心平台、6大特色志愿服务活动,这支会维修家电、疏通下水道、照顾孤寡老人的大队越来越有名,其24小时热线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雷锋热线”。
正在进行志愿服务的李海燕(左一)。受访单位供图
把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
多年来,文化路社区成绩斐然,先后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基层单位、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33项区级以上集体荣誉称号。
2024年底,北湖区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考核招聘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李海燕被成功录取。从社区到街道,将一腔热情带去了更多地方。
“社区是个大家庭,我们便是他们的主心骨。”李海燕表示:“大家需要我,我也需要大家,我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态度,扎根基层,服务为民,像一只勤劳勇敢的’海燕‘,奉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