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夯实内功、布局全球,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人民网长沙5月21日电 (记者林洛頫)“公司发展采取‘双轮驱动’的方式,以内生增长为主、外延并购为辅,未来将着重针对公司现有医院的服务、诊疗技术、业绩体量进行提升。”5月20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在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说道。
年报显示,2024年爱尔眼科营业收入209.83亿元,同比增长3.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56亿元,同比增长5.87%,在竞争激烈的眼科医疗市场中仍保持了稳定增长。同时,公司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元(含税)的分红方案回馈投资者,分红比例达41.82%。
2025年一季度,爱尔眼科通过持续变革创新、降本增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26亿元,同比增长15.97%;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16.71%。
现有医院提质增效,200余家医院迎来转型升级
陈邦在交流会上坦言,过去十余年,爱尔眼科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双轮驱动”,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自2014年设立并购基金以来,公司并购体系已运行11年,完成多个优质医院项目的整合。“可以说传统并购基金的发展模式已逐步完成历史使命,接下来的重点将放在现有医院提质增效上。”
目前,爱尔眼科体系中尚有两三百家并购标的处于培育或整合阶段。多数新并入体系的医院体量仍偏小,总体年收入不算高。对此,陈邦提出新一阶段的发展目标——通过“1+8+N”战略(1家国家级眼科医学中心、8家区域中心带动N家眼科医院高质量发展),将那些体量尚小的地市级医院逐步发展至年收入1亿元以上。
陈邦指出,公司已在包括衡阳、滨州等地培育出多家年营收超2亿元的医院,为下一阶段实现高质量内生增长提供了示范样本。
海外布局稳中求进,重点看欧洲与东南亚
在海外市场布局方面,陈邦表示,公司将继续坚持审慎战略投资,不以“追求规模”或“短期回报”为导向,而是注重长期稳定经营和文化融合能力。“我们不是私募基金,不是简单并购后转手,而是要把‘爱尔模式’复制出去,实现从医生团队到管理理念的全流程输出。”
目前,爱尔眼科海外收入占比已从2023年的11%左右提升至2024年的近13%,公司业务重点布局地区包括欧洲、东南亚及部分南美国家。
“我们更看重‘从小做到大’、有良好治理结构和文化积淀的项目,比如我们在东南亚和欧洲收购的几家眼科集团,其创始人都是医生出身,一手建立起团队、品牌与口碑,非常契合我们对稳健运营的要求。”陈邦介绍道。
在具体运营上,爱尔眼科在海外采取“本土团队、本地运营”模式,以极简架构高效推进本地融合。每个国家根据其医疗法规独立运行,但在品牌、流程与培训上与总部保持协同。公司也强调将通过“以人为本、文化先行”的方式建立全球化人才与管理体系,提升“全球运营可控力”。
门诊体系转型升级,加快分级诊疗体系落地
近年来,爱尔眼科大力发展视光与眼科门诊部,构建起更贴近基层的医疗网络。陈邦介绍,新一代门诊体系已不再是过去以示范为主的“试点门诊”,而是构成城市分级诊疗系统的关键节点。
“我们的眼科门诊不只是做配镜、干眼治疗等基础项目,还承担患者筛查、术后康复、眼健康管理等功能。”陈邦表示:未来这些门诊将依托医院形成“术前—术中—术后”全流程闭环,同时在资源配置上更多向地级市倾斜。
爱尔眼科也明确指出,未来将优先聚焦地级市医院的医疗技术与人才培养。陈邦说:“我们希望每个医院都能成为所在城市医疗体系中的一股关键力量,而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增长。”
本次股东交流会上,爱尔眼科管理层用坦诚、务实的态度回应了投资人最关心的多个战略议题。无论是退出“并购驱动”阶段后的转型升级,还是海外扩张的稳步推进,爱尔眼科均在以“长期主义”的思维走稳每一步。
正如陈邦所言:“医疗行业是一个长线事业,真正做到稳健增长、患者满意、团队成长,才能穿越周期,持续创造价值。”未来,随着更多区域市场、诊疗网络和技术平台的落地,爱尔眼科有望在全球眼健康事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