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 | “益”路同行精准监督,以法之力守护生态“绿心”

一片3.8亩的生态绿心保护区内,曾堆积着1.5万吨建筑垃圾,一年后,这里草皮成茵、树木成行。这场从“污染之痛”到“复绿之美”的转变,源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天心区检察院”)的一起诉讼案。该案不仅推动7400立方米垃圾清零,更催生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跨部门协作机制,成为司法守护绿水青山的标志性案例。
2021年7月至8月,严某甲、严某乙伪造卸土票,指使运输公司将675车工程渣土非法倾倒在长株潭生态绿心控制建设区——天心区暮云街道许兴村雄黄塘组林地,形成高近2米、占地3.8亩的“垃圾山”。至2023年4月,该区域又新增多处无主建筑垃圾,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尽管群众多次举报,相关行政机关仅将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对严某二人处以行政拘留15日。
2023年8月,天心区检察院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立案调查。经环保专家测算及“益心为公”志愿者共同参与并提供技术支持,确认该区域垃圾总量达1.5万吨,主要为工程废料,无有毒有害物质。同年10月,天心区检察院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要求依法履职清理垃圾并加强监管。两个月后,行政机关对严某罚款200元,未实质性整改。2024年1月,天心区检察院向长沙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压力之下,行政机关启动“百日攻坚”,投入90万元清运1.5万吨垃圾,原址复绿2204平方米,种植树木366株,同时增设限高门阻断偷倒路径,开展普法宣传覆盖周边村民。同年3月,天心区检察院联合农业农村局、城管局等7部门签署《生态绿心保护协作意见》,建立线索移送、联合巡查、应急响应机制,推动治理从“个案整改”转向“系统防护”。
针对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破坏生态绿心的乱象,检察机关能动履职,邀请特邀检察官助理和“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案件调查和跟进监督,针对行政机关逾期不回复检察建议也没有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的,敢于以“诉”的形式推进检察建议刚性落地,以法治方式助力生态绿心地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长沙市司法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