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一罐奶粉的科技含量有多高

在长沙澳优智慧工厂内,数条全自动生产线高效运行。
从原料配料——罐装封盖——质检包装——机械码垛,流程高度衔接,通过“智慧e+”系统,实现了原料溯源、质量追踪与生产可视化。生产线不到18人操作,每分钟灌装120罐,效率为人工灌装时代的10倍以上。
全自动生产线。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过去我们要大量人工干预,温差、湿度一次小变动都影响质量;现在设备智能控制,配方一致性和质量可靠性大幅提升。”澳优相关负责人介绍,类似的工厂正在澳优全球11座工厂复制推广,实现多国智能制造数智系统联动。
“从科研到市场,澳优正在用科技驱动乳品产业转型升级。”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总裁魏燕青表示,目前企业正专注于创新研发方面,效果明显。
走进澳优研发中心的斑马鱼模式生物实验室,一条条斑马鱼在养殖系统中悠然游动,科研人员精准控制实验溶液添加量,持续监测其摄入不同配方后的生理变化。
“斑马鱼体型小、繁殖周期短、胚胎透明、易养殖及体外观察,且与人类的基因保守度达到85%,在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基础医学、毒理学、药物研发以及生态环境评价等领域进行安全评估。”
从细胞观察到活体测试,这里是澳优全球科研体系的“第一站”。
动态婴幼儿胃肠道消化系统模拟设备。人民网记者 吴茜薇摄
与此同时,在隔壁体外动态模拟消化室里,羊奶被注入动态婴幼儿胃肠道消化系统模拟设备,科研人员测试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在胃肠环境中的变化。这一幕是澳优自主搭建的“体外―细胞―模式生物―哺乳动物―人体临床”五位一体评估体系的重要环节,验证产品从分子、细胞走向生命全链条的创新成果,为奶粉配方科学性提供坚实的论证基础。
完成基础数据获取后,澳优全球化科研网络“1+6+N”体系迅速运转。来自荷兰、澳大利亚、北京、江南大学等地的国际化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协作,聚焦益生菌、羊乳功能成分、胃肠吸收等前沿课题开展研发攻关。
同时,科研人员不仅在实验室里对原料稳定性、功效和安全性进行严格试验,还与北京大学、瓦赫宁根大学、中南大学等合作开展数十项喂养对比临床验证,将最优调配结果反哺给数字化生产平台,实现奶产品配方的快速调优及生产。
魏燕青向记者介绍,目前澳优构建了“研发创新全生命周期平台”,覆盖从立项、试制、评估到上市的各阶段,企业在全球11座工厂已全面接入MES、LIMS、SRM、WMS系统,研发、生产与溯源高度协同。
“未来,公司将深化AI分析模型在试验设计、个性化配方、慢病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乳品行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为生命健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支撑。”魏燕青表示。(匡滢、林洛頫、吴茜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