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日报看湖南

听!十位老兵的抗战故事

2025年07月07日10:2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不吃这些苦,又怎会有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申智林

  “日寇对根据地扫荡,一次就残杀了我6名亲人。”一遍遍摩挲着胸口,年近百岁高龄的张庆功,回忆起84年前的腊月二十一的下午,仍无比沉痛,“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1926年11月,张庆功出生在山西沁源县一个普通家庭。1941年,日军集结重兵,向沁源分进合击疯狂“围剿”,实施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

  “那天我一家和三伯母一家转移到5公里外的破旧窑洞里,还是被敌人发现。我一岁半的弟弟被母亲抱在怀里,子弹贯穿他的头,又穿过我母亲的身体,残忍至极。”张庆功悲苦万分。

  “国仇家恨,让我穿上了军装!”张庆功表示。1942年2月,16岁的张庆功加入沁源县一区抗日游击队。“我上午参军,下午就上了战场,一点没有怕过。”他说。

  根据地的战斗任务之一,就是保护群众生产。1943年春天的一个夜晚,针对当时驻沁源日寇据点持续侵扰群众春耕的问题,张庆功所在的营联合其他几支部队,一起对沁源县城关日寇据点奇袭。

  “我军三路突击队一齐出动,分别对抗来自南北两路营房和中路指挥所的敌人。”张庆功说,指挥所建在小土山包的半山腰,上面有堡垒,自己跟着战友,一路“摸掉”了敌人的警戒哨兵,直捣指挥所。

  枪林弹雨中,张庆功将生死置之度外。一次,因为汉奸出卖,他所在的部队即将被日寇包围。突围中,敌人一颗子弹从张庆功的小腿贯穿而出。幸运的是,子弹没有在体内爆裂,也没有打断骨头。“突围后,在老乡家住了七八天养伤,能下地了,就又跟着部队走。”张庆功回忆。

  抗战期间,张庆功担任过班长、排长,最多时带队近30人。“只有几支步枪,子弹也不多,战士们就揣着自制的手榴弹跟敌人战斗,其余物资全靠缴获,几年时间,居然慢慢将枪都补齐了。”讲到这里,张庆功笑了。

  渐渐地,部队的战斗区域从根据地逐步外扩,从沁源县一路战斗到沁县,甚至更远。“到后面感觉敌人不敢出来打了,越来越收缩。”张庆功说。1945年,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欢呼雀跃中,张庆功还在想:“要不是他们逃跑太快了,肯定要多送他们几颗子弹。”

  后来,张庆功又跟着部队,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转业到地方工作。“保生活、保生产,哪里最苦最累,都赶在前头,这一辈子吃了不少苦。”张庆功轻叹一声,又笑了,“可是,不吃这些苦,又怎会有幸福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7日 10 版)

(责编:黄卓、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