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公安“五雷雄鹰”与暖心民警守护百姓平安

近日,湖南省慈利县公安局依托“情指行”一体化实战机制,高效运用科技力量与扎实的基层警务工作,在24小时内接连上演两场暖心守护,让“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誓言在平凡处闪光。
“五雷雄鹰”夜探深山,照亮老人归家路
7月2日22时许,慈利县公安局“情指行”一体化中心接到急促的报警:辖区一位老人前一天下午外出后失联,村干部组织村民搜寻无果,时间已过去近30小时,情况紧急。
中心立即启动走失人员快速响应机制,民警迅速调取海量监控,一帧帧画面仔细排查,逐步勾勒出老人最后的行动轨迹——指向了他家屋后那片地形复杂的山林。然而,黑夜笼罩,山高林密,传统的地面搜寻如同大海捞针,效率和安全都面临严峻挑战。
“五雷雄鹰,立即出动!”指令下达,慈利公安无人机战队的民警携带着装备,如同夜空中的猎鹰,迅速集结,与通津铺派出所民警及熟悉地形的村民汇合,一场空地协同的立体搜索在沉沉夜色中展开。
地面,警民联手,手电光束交织成网,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崎岖山路上呼喊搜寻;空中,“五雷雄鹰”无人机迅速升空,搭载的高清红外镜头穿透夜幕,仔细地扫描着下方每一寸可疑区域。山林寂静,只有无人机的嗡鸣和搜寻人员的呼喊声在回荡,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刻都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发现目标!在废旧的屋场下有疑似人员,应该是他!”23时许,无人机操作员紧盯屏幕,突然急促报告。实时回传的红外画面中,一个蜷缩的身影清晰可见。地面搜寻组闻讯,立刻朝着无人机指引的方向奋力奔去。很快,民警在废弃屋场的角落找到了疲惫不堪但意识清醒的老人,好在除了些许疲惫和紧张,老人身体并无大碍。
老人被找到的消息通过对讲机传开,现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当民警将老人安全送到焦急等待的家人面前时,家属紧紧握住民警的手,声音哽咽,连声道谢:“多亏了你们,这么短时间就帮我们找回家人,效率真高,真是太感谢了。”老人安全归家,深山里的灯火与“雄鹰”的守护,共同驱散了这一夜的阴霾。
澧水桥头的“拦截”,守护少年懵懂的归途
就在老人获救的第二天上午11时许,蒋家坪派出所的报警电话再次响起。电话那头是焦急的父母:家中两名少年从阳和乘车抵达县城西站后,失去了踪影。
蒋家坪派出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详细询问报警人关于少年的体貌特征、衣着打扮等关键信息;另一方面,立即调取沿途及西站周边的监控视频,仔细排查少年的行踪轨迹。同时,组织警力在西站周边展开地毯式搜寻。
时间在搜寻中流逝,民警的担忧也在加剧。两个少年的身影究竟去了哪里?监控追踪显示,他们下车后并未在车站过多停留,而是朝着一个方向走去。“扩大排查范围!”民警们根据线索调整策略,搜寻人员顶着暑热,沿着可能的路线仔细排查。功夫不负有心人,约两个小时后,民警终于在距离西站3公里开外的澧水大桥桥头,发现了两个背着书包、茫然四顾的少年。
原来,两名少年下车后发现无人来接,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熙攘的人群,一时胆怯,竟不敢向旁人求助。凭着模糊的记忆和对“家就在那个方向”的执念,他们选择了最“笨”也最冒险的方式——徒步回家。烈日下走了近一个小时,越走越心慌,直到被焦急搜寻而来的民警“拦”住。
顺利找到两名少年后,民警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一边安抚着受惊的孩子,一边赶紧将他们带回派出所休息,并第一时间通知了心急如焚的家长。
当家长冲进派出所,看到安然无恙的孩子时,泪水瞬间涌出,连声道谢,民警也耐心地叮嘱家属,平时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让孩子牢记家人联系方式和紧急求助方法,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一次是“五雷雄鹰”在暗夜山林中精准定位的科技之光,一次是基层民警在烈日街头地毯式排查的执着脚印。两则警事,一昼一夜,展现了慈利公安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更体现了科技赋能与传统办案相结合的强大守护力。这守护,看得见的是无人机闪烁的航灯、是民警奔波的汗水、是家属感激的泪水;看不见的,是人民公安植根心底的为民情怀与时刻在线的责任担当。
科技有温度,警民情更深,慈利公安用行动诠释着:守护,就在身边。(田齐勋 王怡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