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 >> 文旅

怀景|在“苗乡侗寨古村” 探寻非遗风情

2025年07月10日11:15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高椅古村窖子屋。谢语欣摄
高椅古村窖子屋。谢语欣摄

近日,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采访团走进湖南省怀化市南部的会同县高椅古村、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岩脚侗寨和通道侗族自治县皇都侗文化村,亲身感受耕读文化与汉、苗、侗族建筑艺术的交融,以及多民族节庆风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整体地形宛如一把高高的太师椅,高椅古村因此得名。作为湘南地区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村落之一,这里不仅保留了大量古建遗存,更传承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傩戏“杠菩萨”是高椅古村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杠菩萨”是一种由巫师演唱的古老傩戏,剧目多为演绎神祇故事,情节简练却充满神秘色彩,展现出浓厚的原始宗教氛围与民间艺术的高度融合,成为研究地方信仰与戏剧文化的“活化石”。此外,黑米饭也是高椅古村的一项特色非遗美食。村民们采摘特定植物熬汁,将糯米浸泡后蒸制而成,色泽乌亮、香气扑鼻。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黑糍粑、黑泡茶、乌米粽等系列黑色美食相继问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体验,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岩脚侗寨,雕花蜜饯制作技艺令人叹为观止。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罗仙梅现场展示了她雕刻完成的青皮柚子作品,并介绍道:“雕花蜜饯融合了美食文化与民族文化,是舌尖上的艺术品。”这项技艺以未成熟的青皮柚为主要原料,经过切片、雕刻、漂洗、煮制、糖渍、烘烤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雕刻图案包括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等,构图饱满、造型生动、工艺独特、花样繁多,既可食用,又具观赏价值,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与生活的智慧。

在皇都侗文化村,随处可见侗锦的身影。侗锦不仅是服饰的一部分,更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侗锦是人对自然与万物的观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粟田梅表示。编织一幅侗锦需历经轧棉、纺纱、染色、绞纱、排经、织锦等十余道手工工序,工艺复杂且耗时费力。侗锦图案丰富多样,常见有喜鹊、马纹、龙凤等,寓意吉祥美好。这些图案并非自然写实,而是通过抽象、概括与夸张的手法再现民族记忆,保留了侗族千年传统工艺的精髓,展现出高尚、朴素、细腻而优美的艺术风格。

依托高椅古村、岩脚侗寨、皇都侗文化村,以及地笋苗寨、飞山景区五地,怀化市打造了“苗乡侗寨古村”非遗风情游线路。自运营以来,该线路已累计接待游客311.9万人次,其中皇都侗文化村接待人数突破百万,其他站点年均接待量稳定在50万人次左右,全年旅游总收入达5亿元人民币。

以城为基,以文为魂,以旅为形,怀化正积极探索“文化+旅游”的非遗传承发展新模式。借助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契机,当地创新推出“玩非遗、赚积分、享怀化”文旅消费模式,构建“非遗+”融合发展新体系,推动非遗与“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融合,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怀化,沉浸式感受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谢语欣)

雕刻完成的青皮柚子。谢语欣摄
雕刻完成的青皮柚子。谢语欣摄
“杠菩萨”傩戏。谢语欣摄
“杠菩萨”傩戏。谢语欣摄
(责编:黄卓、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