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暑假实践团助力浏阳大瑶镇乡村治理

仲夏时节,浏阳市大瑶镇杨花村的法治文化广场上,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协会“法润浏阳,筑梦湘行”暑期实践团的旗帜迎风飘扬。这支由法学院学生组成的实践团深入乡村一线,通过法治教育、基层调研和普法活动,为杨花村注入法治活力,将法律知识转化为乡村治理的坚实基石。
实践团在杨花村村委会召开首场见面会,与村干部共商法治乡村建设,双方达成协作共识,推动法治元素融入文旅研学项目,探索“法治+产业”新模式。
“将法治融入花炮烟花产业链,能突破同质化瓶颈,为全国提供示范样板。”杨花村党总支书记刘良洪在会上说。
普法课堂护童心
聚焦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团在杨花书院开展校园欺凌主题普法课堂。队长李星锐通过真实案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条款,讲解肢体欺凌、语言欺凌的危害。30余名小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在问答环节中纷纷表示“要抵制校园欺凌”。
活动将抽象法律知识转化为生动实践,切实提升学生防范意识。实践团成员提到,他们的目标是让法律成为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护身符”,堂课是实践团“法治进校园”系列的开端,后续他们还将通过模拟法庭等活动,强化法律实用性。
基层调研访民情
实践团还深入村民家中,开展“入户送温暖,法治深调研”走访,以拉家常方式,与三户村民交流,解读问卷并记录反馈。调研发现杨花村“低纠纷率、高调解效能”的特色,村民高度认可“片组邻”三级治理体系和屋场会制度。
针对问卷偏差,实践团现场优化内容:新增“调解宣传方式”问题,删除“线上调解平台”等不实用选项,并计划扩大青壮年样本。
走访中,村民分享自主化解矛盾的经验:“小事靠人情,大事找村委,纠纷不出村。”这次调研为调解机制与乡土文化融合提供了实证参考,以数据驱动的方法,确保法治服务精准对接民生需求。
模拟法庭筑防线
近日,实践团在杨花书院报告厅举办模拟法庭宣讲,通过“文具失窃”和“校园霸凌”案例进行角色扮演,引导30余名学生认识法庭职能。学生们化身“小法官”“小律师”,在互动中领悟法律维权重要性。活动以寓教于乐形式,推动基层法治宣传,护航乡村少年成长。
从法治研讨到普法课堂,从田间调研到模拟法庭,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协会“法润浏阳,筑梦湘行”实践团以专业行动,让法治清风吹遍杨花村。正如村支书刘良洪所言:“实践团的活动,为乡村治理播下了法治种子。”未来,这支实践团将继续深化服务,让法律在乡村振兴中生根开花。(李奕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