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 市州县域

玉米地里“长”出新家园——新农人马强的丁字湾安家记

2025年07月16日10:37 | 来源:新湖南
小字号

  盛夏的骄阳,慷慨地洒在长沙望城丁字湾街道兴城社区130余亩连片玉米地上。翠绿的枝叶间,缀满沉甸甸的玉米棒,宣告着今年首批作物的丰收。20余万斤金黄的玉米已颗粒归仓,种植大户马强站在田埂上,目光投向不远处正在搭建的农业生产用房,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两年前,怀揣着优质水果玉米种子的他只身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如今,他不仅在这片热土上闯出了名堂,更计划举家搬迁,在此扎根。马强的奋斗故事,正是“新丁字人”在这片沃土上安居创业、梦想成真的鲜活缩影。

  荒地焕金田:高效服务破冰创业路

  初抵兴城社区,吸引马强的是这片草皮基地退出后复耕的基础条件——土地平整,灌溉设施已有雏形。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地里杂草丛生,四周杂树环绕,开垦难度远超预期,创业热情几乎被眼前的荒芜浇灭。关键时刻,丁字湾街道和兴城社区的响应速度让他心头一暖:街村干部迅速组织力量,大型机械轰鸣进场,短短时间内完成了地块的彻底清理,堵塞的喷淋灌溉管网被及时修缮疏通,清泉重新流淌。更让他安心的是,专人“一对一”协助他跑完了所有的审批备案手续,扫清了政策障碍。“真没想到,播种季还没到,这片荒地就变成了平整的良田!”马强至今回想起来,言语间仍充满感激。

  渠道架金桥:多元助力产销两旺

  汗水浇灌出硕果,首批玉米喜获丰收,但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天气炎热,玉米集中成熟,如何快速销售成了问题。就在马强为销路发愁时,街道、社区搭建的“线上+线下”双渠道精准发力,为他架起了一座通往市场的“金桥”:线上,望城区新媒体联合会的主播们热情开播,镜头对准田间地头的鲜甜玉米;线下,通过党建引领,区直部门、街道老年大学等企事业单位纷纷发起“爱心助农”认购,“红盟青锋”爱心集市在街道MCC-麻石公园助推玉米销售,辖区党员群众更是化身“推销员”,口口相传。多方合力下,玉米销售额节节攀升,几天之内,完成5万余元销售额。丰收的喜悦和市场的认可,给了马强更大的信心,优质的营商环境让他在丁字湾街道正式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乘着这股东风,马强与社区积极谋划,计划再流转60亩土地,将他的“玉米版图”进一步扩大。

  服务暖新家:心安之处即吾乡

  事业步入正轨,马强的心也渐渐安定下来。为了更好地经营这份事业,他萌生了在丁字湾安家落户的念头。街道提供的“扶持套餐”,让他的梦想照进现实:贴心的优惠政策缓解了资金压力;街道主动对接辖区优质学校,确保满足其子女入学需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专家定期指导,持续提升他的专业能力。更令他心潮澎湃的是未来蓝图——街道不仅鼓励他尝试玉米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更派出专人协助他完善农业研学项目的申报方案,探索“农业+旅游”的融合发展新路径。“都说‘不帮是本分,帮是情分’,丁字湾给我的,远不止是‘情分’,是实打实‘家人’般的支持!”马强的话语朴实而坚定,“我铁了心要在这儿扎根,正正经经、踏踏实实地干,把这片土地盘活,干出个样儿来!”

  在丁字湾街道,“家在丁字”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服务理念和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从创业者初来乍到时的开荒解难,到事业有成的安家落户;从单一产业的精心培育,到多产融合的蓝图擘画,街道的服务始终想在前头、做到实处、暖在心间。这里不仅有吸引人的好政策,更有留住人的“家”温度。如今,像马强一样,越来越多的“新丁字人”选择将梦想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家在丁字”的幸福故事,正伴随着玉米拔节的声响,不断续写崭新的篇章。(任轩威)

(责编:黄卓、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