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胡艺华:用“三高四新”省情为湖南思政课注入强大动能

7月16日——18日,湖南省以“主课堂+分课堂”“线下+线上”的方式举办全省思政课教师“三高四新”省情集体备课会,全省7100多名思政课教师及学生代表集中学习研讨。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省域实践来看,这场主题高度聚焦、主体多元协同的省情集体备课会,规格之高、规模之宏、力度之大、节奏之快、内容之实、场景之盛、形式之新、效果之好,在湖南本土前所未有,即便放到全国,也称得上是“立潮头、开先河、领风气”的一大创举,在全省思政课教师中引发热烈反响,在全国教育系统引起广泛关注,不仅直抵人心、温暖人心,而且振奋人心、鼓舞人心。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直接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如何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校制宜、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活化湖湘大地独特而丰厚的资源,守正创新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整体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是一个集政治分量、学术含量、精神能量、实践力量于一体的现实问题,无法回避而又亟待破解。对此,湖南省教育系统以高站位、新视野、深情怀、大手笔、实举措作出了鲜亮响亮的回答和解答,彰显出一种“植根湖湘大地办好思政课”的使命担当,给人以思想的昭示、心灵的激荡和方法的启迪,必将从全主体、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为新时代湖南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能。
高位推动,引领湖南思政课教师励初心、强内功
讲好思政课,“谁来讲”是首要问题。立足湖南实践,通过“三高四新”省情集体备课会这座特殊的桥梁,省委书记和省长走上同一个高校讲台,走进全省思政课教师中间,面对面授课,心连心交流,这既是一种坚定看齐、精准对标,也是一种高端引领、生动示范,更是一种强力推动、莫大鼓舞,旗帜鲜明地释放并传递“高度重视思政课、努力办好思政课、带头讲好思政课”的强烈信号,同时率先垂范地展现并传授“注重方式方法,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高超艺术,从而在全省思政课教师心里点燃了一把爱生善教的熊熊烈火,进一步涵养了湖南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必将极大地增强湖南思政课教师的自觉自信。
深耕省情,赋能湖南思政课教学创场景、接地气
讲好思政课,“讲什么”是根本问题。扎根湖湘大地讲思政课的道理,不仅要放眼全局,深刻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变化,而且要立足实际,整体把握本土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战略,紧扣“三高四新”省情开展集体备课,以青年大学生为中心,把“从全球看湖南”“从全国看湖南”与“从湖南看湖南”有机贯通,把省情教育、思政教育、创业教育有效链接,这是一种融合创新、视野拓展、强力赋能,为思政课教学创设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真实场景,让思政课的道理在生机盎然、万象更新的湖湘大地上绽放出可感可及的时代光芒,在“三高四新”的美好蓝图和生动实践中彰显出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必将切实提升湖南思政课教学的说服力、亲和力。
活化资源,推动湖南思政课改革增活力、提效能
讲好思政课,“怎么讲”是关键问题。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相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把这些根本方法有效转化为管用方法,关键在于用足、用实、用好、用活各类切实有用的资源。湖南是一片文化厚土、红色沃土、发展热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集古色、红色、绿色、蓝色、金色于一体,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积淀了大量丰富多样、五彩斑斓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在新时代的湖湘巨变中涌现出一系列经典故事、成功范例。着眼湖南本土的丰富资源,集中研讨思政课改革的道与术、理与路,这是一种深度挖掘、精心谋划、创新探索,推动湖南的资源优势向思政课的教学优势转化,必将极大地激发湖南思政课改革的动力和活力。(胡艺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