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合促创新——《2025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报告》发布
![]() |
| 《2025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报告》发布。受访单位供图 |
人民网长沙10月27日电 (记者林洛頫)10月22日至24日,2025全国交通与能源融合创新技术发展大会在长沙举行。大会以“交能融合创新 赋能强国建设”为主题,聚焦交通运输与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新趋势,汇聚了来自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等政府主管部门,两院院士以及全国交通与能源领域科研院所、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的数百位代表,共同探讨交通与能源两大战略性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与未来方向。
本次大会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长沙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会议期间发布的《2025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报告》成为全场焦点,为全国交能融合提供了系统性成果总结与前瞻性行动指南。
报告以数据和案例为支撑,全面呈现了我国交能融合的最新进展与阶段性成果。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新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渗透率稳步提高,绿色交通体系加快构建。报告系统梳理了政策体系、技术创新、产业生态与实践案例四个方面的总体格局,提出要以交通强国、能源强国建设为牵引,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的深度耦合,构建多能互补、智慧高效的综合能源系统。
大会上多位专家围绕新能源革命、交通装备绿色化、智慧能源管理等主题展开研讨,集中展示了我国在交通能源融合关键技术上的最新突破。专家认为,交能融合的本质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实现交通设施与能源系统的双向赋能——交通成为能源的载体,能源为交通提供绿色动力。随着分布式光伏、储能技术、超快充电及智能电网等技术快速成熟,交能融合正从局部探索进入系统构建阶段。
大会期间举行了“2025年全国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颁证仪式。来自全国的50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涵盖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场景,展示了我国交能融合的多维度实践成果。山东高速绿色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中交道安高速全线交能融合光伏发电项目等代表性案例,体现了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融合趋势,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
大会还发布了《电动重卡兆瓦超充产业链与应用发展报告》,聚焦交通运输电动化补能效率瓶颈,深入剖析兆瓦超充技术的产业链生态与应用前景,为重卡绿色运输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大会还发起了“电动重卡低碳货运走廊倡议”,提出建立跨区域、跨品牌的统一标准,推广“光储充换放”一体化建设模式,加速我国电动重卡规模化、协同化发展。
作为大会举办地,长沙在交通与能源融合领域的探索引人关注。近年来,湖南围绕高速公路、城市交通和综合枢纽,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开发与综合能源站布局,形成了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湖南模式”。
目前,湖南省已在多条高速公路沿线建成“光储充一体化”服务区,并探索智能电网调度、绿色港口岸电、智慧充换电网络等新场景,为交通设施绿色化提供了实践支撑。长沙理工大学依托科研优势,持续深化交能融合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加快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助力全国交能融合高质量发展。
除主论坛外,大会还举办了六场分论坛,聚焦“交能融合理论与实践”“源网载储系统创新与产业发展”“交通与绿色燃料协同发展”等议题,来自科研院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交能融合的技术创新、产业金融、政策机制展开深入交流。
![]() |
| 2025全国交通与能源融合创新技术发展大会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
![]() |
| 电动重卡低碳货运走廊倡议。受访单位供图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