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湖南頻道|專題|棚改十年
 
 

長沙棚改:
助圓棚戶區居民的“安居夢”

    家住長沙市雨花區晨興家園小區的黃忠杰是原湖南橡膠廠的員工,搬進晨興家園小區來之前,黃忠杰一家三口擠在“筒子樓”一個十七八平方米的房子裡,房間狹小、陰暗、潮濕,一家三口擠在一張床上﹔房間裡沒有衛生間,洗澡要到走廊上公用的澡堂,上廁所要到公廁排隊﹔兩戶人共用一間廚房做飯,炒菜的時候房頂不時有灰掉入鍋中。
    原來的棚戶區、“筒子樓”都是連片挨在一起,一旦發生火災,很難迅速扑滅,且很容易形成連片火災。 同時,由於樓房間的巷道十分狹窄,消防車根本開不進來,所以很多時候隻能看著火災干著急。

棚改出來的第一小區

    走近常德市武陵區三岔路街道落路口小區,映入眼帘的是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大紅色的一串紅、藍色的鼠尾草、粉紅色的繡球花,以及朴樹、香樟、楊梅等樹木,與潺潺流水交相輝映。在這個由區域商業中心、廊橋活動中心、坡地生態運動中心和小區鄰裡中心等功能區構成的多元空間裡,人們無法想象這是曾被稱為“豬籠街”、“雞籠街”的棚改項目改造區域。
    以前是燈泡廠的棚改區的園林綠化引進了坡地綠化景觀的理念,形成了花草、灌木、喬木與潺潺流水交相輝映;坡地自由輕鬆的輪廓線條與嚴謹硬朗的建筑線條相互襯托;下沉式廣場的豐富地形與地下室景觀滲透相得益彰的效果,具有鮮明的空間感、現代感和愉悅感,被贊為“棚改出來的第一小區”。
    居者有其屋,是群眾最基本的幸福追求。常德市在改造中把提質升級和完善配套有機結合,實現了“改造一片,激活一片”。
 
 

眾說棚改

多虧了政府,讓我們住上這麼寬敞明亮的房子,大家心裡都美滋滋的……因為是就地安置,這裡住的都是我們橡膠廠的老職工、老同事,鄰裡之間都很熟悉。
黃忠杰 長沙市晨興家園新住戶
作為具有近半個世紀歷史的原燈泡廠舊址,燈泡廠的興衰變遷見証著常德輕工業的發展軌跡。武陵區三岔路街道落路口小區項目在改造過程中,充分尊重城市發展脈絡,延續城市情感,探索性地保留原城市公共巷道燈泡巷,並通過部分具有工業印記的齒輪、機床、老燈泡等元素符號和綠化景觀的運用,既展示了城市形象,又延續著人們對城市歷史的情感回溯,實現了居住空間與生活需求的融合,城市文明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城市功能與人文脈絡的融合。
羅少挾 常德市武陵區委書記
鏽跡斑斑的鐵門換成了?亮的白鋼門,木窗子換成了鋁合金,外牆刷得很漂亮,還給我單獨裝了水表,煤氣進了戶,下水道也通了。
顏學銀 湖南津市棚改新住戶
多虧了政府,讓我們住上這麼寬敞明亮的房子,大家心裡都美滋滋的……因為是就地安置,這裡住的都是我們橡膠廠的老職工、老同事,鄰裡之間都很熟悉。
 
作為具有近半個世紀歷史的原燈泡廠舊址,燈泡廠的興衰變遷見証著常德輕工業的發展軌跡。武陵區三岔路街道落路口小區項目在改造過程中,充分尊重城市發展脈絡,延續城市情感,探索性地保留原城市公共巷道燈泡巷,並通過部分具有工業印記的齒輪、機床、老燈泡等元素符號和綠化景觀的運用,既展示了城市形象,又延續著人們對城市歷史的情感回溯,實現了居住空間與生活需求的融合,城市文明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城市功能與人文脈絡的融合。
 
鏽跡斑斑的鐵門換成了?亮的白鋼門,木窗子換成了鋁合金,外牆刷得很漂亮,還給我單獨裝了水表,煤氣進了戶,下水道也通了。
 
主編: 林洛頫
記者: 匡瀅 林洛頫
美編: 曾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