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湖南常德:強化規劃引領“六個統籌” 系統推進城市更新行動

2023年05月12日16:52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常德大小河街改造前后對比圖。受訪單位供圖
常德大小河街改造前后對比圖。受訪單位供圖

近年來,常德市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堅持“六個統籌”,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著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城市空間不斷提質,城市功能不斷提升,城市風貌不斷提靚,城市管理不斷提效,走出了一條“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城市發展之路。

統籌戰略、行動、規劃頂層設計

一是高位推動更新戰略。成立市級城市更新行動指揮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靠前指揮,親自調度,將城市更新行動作為“六大專項行動”的重要內容強力推進,確定了“一年成勢、三年成型、五年成局”的工作目標。二是全面實施更新行動。圍繞打造“活力之城、品質之城、魅力之城、生態之城、精美之城”,整體謀劃、系統推進城市更新各項工作,開展城鎮規劃引領、市民生活便捷、城市特色塑造等十大行動,細化制定57條措施清單、125條責任清單、78條考核清單。三是切實強化規劃引領。堅持先規劃后實施的理念,將城市更新納入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內容,並作為城市規劃、建設、治理的重要依據,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

統籌總規、詳規、專規目標定位

一是總體規劃定方向、定重點。深入推進常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綜合考慮城市更新工作內容,科學確定更新目標,合理框定更新重點,在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創新增設城市更新功能模塊,助力高效能更新管控。二是詳細規劃控指標、定功能。啟動常德市城市更新詳細規劃試點,以高水平策劃促進高質量規劃,算精算准每一項指標、劃優劃細每一條邊線、用好用活每一寸土地,促進精明增長、精細管控、精算平衡。三是專項規劃建機制、控節奏。科學編制常德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構建全局統籌、重點突出、分區管控、分類指引的工作框架,統籌確定規劃分期,合理劃定管控單元,系統梳理更新項目,有序推進城市更新規劃實施。

統籌問題、目標、結果導向路徑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結果,查擺影響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十大短板,將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事項作為城市更新的重點。二是堅持目標導向。圍繞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要求,提出總體空間格局優化、人居環境品質提升、交通服務體系改善、安全韌性支撐保障、水城特色魅力彰顯、海綿綠色低碳發展六大更新目標。三是堅持結果導向。明確“3+X”更新類型,“3”即舊居住區、舊商業區、舊工業區,“X”包括道路交通、公服設施、市政設施等其它專項類更新類型,確保城市更新重點突出、系統推進。

統籌遠期、近期、年度階段任務

一是系統謀劃遠期規劃。科學確定城市發展15年遠期規劃,規劃開展服務能級、宜居社區、綠色低碳、安全韌性、交通環境、智慧賦能六大提升行動。二是重點突出近期規劃。全面對接“十四五”規劃,結合更新必要性、項目可行性,系統梳理近5年項目494個,全面納入規劃“一張圖”進行實施管控,確保更新目標、空間坐標、用地指標統一協調。三是加強實施年度計劃。結合市民訴求、市場需求、管控要求,科學確定年度實施項目129個,項目實施情況納入市人大審議規劃工作重要內容。

統籌城區、片區、社區更新重點

一是明確城區更新結構。從傳承歷史文化、展現特色風貌、提升人居環境等方面著手,規劃確定“一軸兩帶三區多點”的重點更新區域,落實打造陽山大道城市軸線要求,優化“城市風貌景觀軸”﹔對老城區的建設路、人民路兩側進行更新,重塑“老城街巷活力帶”﹔對過江隧道口周邊、高鐵樞紐站周邊、藍綠開放空間周邊區域進行更新,打造“城市風范魅力區”,建設了大小河街、老西門、穿紫河水系治理、桃花源大橋棚改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精品工程,得到人民網、新華網等央媒宣傳推介。二是劃定片區更新單元。統籌考慮地理位置、產業配套、文化特色、公眾參與等要素,系統劃定6大更新片區、24個更新單元,著力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配套完善片區、街區級公共服務設施,2022年增加配建“車位”7230個、“學位”7600個、“床位”600個。三是聚焦社區更新重點。積極推進完整居住社區建設,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消除安全隱患,不斷提升居住環境。2022年全市共改造老舊小區298個,新增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6780套。

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方主體

一是堅持政府主導。切實加強市級政府對城市更新工作的戰略引領作用,壓實區縣政府城市更新實施主體地位,從宏觀層次和全局發展上配置資源,保障城市更新行動有力有效實施。二是推動社會參與。積極發揮社會資金參與城市建設的積極性,放寬民間資本准入門檻,廣泛吸引民間資金實施城市更新項目。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秩序,全面保護與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三是加強居民自治。通過問卷調查、基層訪談、公示公告等方式加強公眾參與,充分保障市民對城市更新規劃及項目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促進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楊思近)

(責編:向宇、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