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寧:夏日黃金牧場喜迎八方來客

6月11日,湖南湘西南腹地的新寧縣黃金牧場,一群自駕游的年輕男女在綠茵茵的草地上或伴著手機播放的音樂翩翩起舞,或開心地拍照留念……“沒想到在新寧的瑤家山寨,還有這麼一處純靜美麗的草山,吸一口山上的新鮮空氣,沁人心啤。”一位叫楚楚的女孩滿臉的幸福。
“黃金牧場一年四季都是景,而炎熱的夏季,更是避暑勝地,游客一邊欣賞草山獨特的風光,一邊享受著陣陣吹拂的無限清涼。”黃金瑤族鄉宣傳委員李桂紅說。
在新寧縣的版圖上,黃金牧場並不十分顯眼,但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顯得尤為突出,平均海拔1300米,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雨量充沛,境內擁有草山面積35.5萬畝,是我國南方最大的草旬草場之一,被譽為“南方的呼倫貝爾”。而四周數千株火紅的高山杜鵑,嬌艷欲滴﹔相鄰的大岔林場灌喬木覆蓋率達85%,是公認的天然氧吧。
近年來,新寧縣全力推進全域旅游,加快“一體兩翼“建設步伐(一體即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5A景區崀山,兩翼為國家森林公園舜皇山、國家南山草山草坡開發示范項目區黃金牧場)。該縣以黃金牧場為軸,做實農文旅融合發展文章,提質改造崀山-麻林寨子背-新橋亭-黃金牧場旅游道路,形成了一條鏈接崀山、麻林瑤族鄉大圳水庫、水廟鎮玉女岩、城步南山牧場“看山、看水、看草原”的優質旅游路線。黃金瑤族鄉也抓住機遇,在全鄉11個村打造了高山獼猴桃規模種植基地4300多畝、梅花鹿特色產業養殖2600多頭,並通過延鏈補鏈,形成特色產業品牌。
“麻林大壩水庫觀賞湖面風光、游覽鐵索橋,體驗釣魚樂趣,可舒緩崀山游玩后的身心﹔黃金牧場體驗草山跑馬、鹿、牛、羊放牧,野菜摘採,並領略黃金瑤族鄉民族風情,感受濃厚的少數民族文化。”黃金瑤族鄉黨委書記許斌說。
許斌介紹,黃金瑤族鄉民俗風情獨特,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底蘊厚重。世代居住在這裡群眾有自己的“峒話”,民間慶盤王、對山歌、品油茶、耍龍燈、四月四烏飯節等習俗。每十年舉辦一次隆重的慶盤王活動,獨具民族特色的峒歌、黃金歌、花竹歌、溜溜歌、敬酒歌等民歌。就地取材,用竹子制成竹琴、竹鼓、竹葫蘆絲等10余種竹樂器,傳承保留很多獨特的如慶風神、婚嫁等少數民族民俗活動。“辦好一台民族文化演出”。
開發利用好久傳的跳古堂、慶盤王、對山歌、哭嫁等瑤家習俗,組建了一個瑤族民俗風情歌舞團,打造一場游客參與性強、極具趣味的跳古堂民俗篝火晚會,定期不定期演出,突出表現民族特色。“建好一條民俗風情街”。黃金瑤族鄉至今保留著較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木制或竹制吊腳樓,不僅呈現了原汁原味的少數民族建筑,還展現了特有的少數民族生活習俗。
在黃金村街道修建少數民族特色風情街與文化廣場﹔組織文化工作人員挖掘整理瑤家文化、表演藝術、傳統禮儀、傳統節慶、傳統手工藝技能等多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瑤族首飾、服裝等產品。展示高山地區的反季果蔬、“白玉蘭”冬筍,蕨類野菜,深度開發梅花鹿酒、梅花鹿茸血、鹿鞭、鹿胎。
還原當地打糍粑、油茶,唱山歌傳情,婚俗、唱土地、求雨、港峒話等民俗,讓游客看到獨特的建筑風格、獨特的生產生活習俗及獨特的民族文化。深挖農村自然山水、田園風光、古村民居、特色文化等旅游資源,積極實施整村推進休閑旅游村庄創建活動,推動黃金瑤族鄉鄉村旅游產業“種養加銷游”五環聯動、“吃住行游購娛”全產業鏈發展。(楊堅、張濤)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