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園區動態

“星沙模式”何以晉升為“國家模式”?

2023年07月12日14:41 | 來源:掌上長沙
小字號

10日,國務院發布通知,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長沙經開區區塊的“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市場化升級新模式”成為此次24個改革試點經驗之一,為湖南自貿試驗區獲批三年來首個被國務院要求在全國復制推廣的改革事項。

11日,記者採訪了長沙經開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和企業改革項目負責人,了解這項改革經驗的探索和形成過程,以及這項改革經驗在長沙經開區企業和產業中產生的劇烈“化學反應”。

探索 打造全省首個“5G+工業互聯網”先導區

僅從“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市場化升級新模式”的名稱來看,似乎有些難以理解,簡而言之,其實就是產業數字化的“星沙模式”,用長沙經開區自己的話來說,是“數實融合”。

“2020年3月,園區就開始探索以5G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的融合應用。”長沙經開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說,2019年是5G元年,但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是在2020年。

具體背景來看,是園區有需求,企業有訴求。當時,從園區層面,長沙經開區建區20多年來,高質量發展驅使著傳統制造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融合,從企業角度來看,不少企業面臨不敢轉、不會轉、資源少和管理難四大難題。

2020年,長沙經開區出台“5G+工業互聯網”應用指南,提出投入2億元以上,建設一批高水平的標杆項目。

這一年,長沙經開區做了2件事:一是與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積極合作,大力推進5G宏基站和企業微基站建設,覆蓋范圍從最初的重點企業擴展到星沙產業基地和上汽大眾片區,實現5G網絡全覆蓋。

第二件事是,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標杆應用場景。選取了鐵建重工、三一集團、博世長沙、山河智能、延峰汽車和湘江電纜6家企業打造“5G+工業互聯網”標杆應用場景,以點帶面推廣。

當年7月,長沙經開區被省工信廳批復同意設立湖南省“5G+工業互聯網”先導區(長沙星沙),這是我省首個“5G+工業互聯網”先導區。

這便是“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市場化升級新模式”的雛形。

深化 創新導入“揭榜挂帥”機制解決四大難題

“經過一年的探索,企業轉型熱情被激發出來,園區准備制定政策和制度固化下來。”上述負責人介紹,2021年,長沙經開區打造了從中長期發展規劃到具體落地細則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體系化推進政策,在全國率先創造性地將“揭榜挂帥”機制運用至數字化技改,給予揭榜單位最高800萬元支持。

為此,長沙經開區聯合第三方智庫經過大量調研,出台第一份“揭榜挂帥”指南和管理細則,其實就是明確了智能化升級方向、路徑和管理辦法。

記者了解到,“揭榜挂帥”機制的融入,徹底解決了企業不敢轉、不會轉、資源少和管理難四大難題。

“為了打消企業疑慮,放心大膽地去轉型升級,我們從方案約束轉變為合同約定。”該負責人說,園區通過與企業簽訂創新協議,讓政府與企業構建“創新合伙人”關系,將制造業智能化改造項目遴選由方案約束轉變為合同約定,通過合同具化建設類、技術類、經濟類、榮譽類、差異化五大指標,明確在人才、資金等方面給予超前支持,降低企業智能化轉型成本。

針對企業“不會轉”的問題,長沙經開區制定了揭榜挂帥場景化技術指南,梳理行業共性問題,設定細化榜單,將年度推進方向具化到5G、區塊鏈、數字孿生等領域具體數個場景中,讓企業“看得懂、做得好、學得會”。

記者注意到,2021年長沙經開區發布的“揭榜挂帥”指南中,9家企業圍繞打造高端裝備制造+數字孿生、高端裝備制造+5G、高端裝備制造+區塊鏈以及產業鏈供應鏈智能開展技術攻關。

當前,長沙經開區已連續三年發布“揭榜挂帥”指南,目前已成功揭榜6個,實施中8個。其中第一個指南突出技術融合,第二個指南突顯價值呈現,要有轉型成效,第三個指南則重在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新技術融合應用揭榜挂帥引領下,智能化轉型以點帶面,標杆性應用場景和企業在長沙經開區遍地開花。

目前,長沙經開區共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領域示范企業(含平台、工程、項目、競賽)國家級41個、省級297個、市級智能制造試點企業193家,其中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3家、省級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7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台13家、省級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42家,質量、數量均居全省前列。

成效 企業揭榜帶動數字化面狀升級

天河國雲是長沙經開區2021年的首批揭榜的企業之一,其承擔的基於區塊鏈打造高端裝備制造業供應鏈協同管理平台項目,如今不僅應用到園內企業,也惠及省外企業。“目前已應用到近20家企業,包括鐵建重工、天盾重工、鐳目科技和金龍智造等六七家園內企業。”11日,天河國雲董事長兼CEO譚林向記者介紹當前的成效。

“以前,我們在區塊鏈領域打造了‘屠龍刀’,但龍在哪裡,讓我們很困惑。”譚林笑著說,園區的揭榜挂帥讓他們找到了要屠的“龍”。在實施這個項目時,天河國雲主要探索和解決了主機企業供應鏈可信管理和金融、安全可追溯協同設計以及質量存証與溯源問題。

他舉了一個例子說,以前鐵建重工設計一台盾構機,從零部件到整機的設計圖紙多達上萬份,但由於知識產權問題,擔心遺失和泄漏,利用區塊鏈技術對設計圖紙進行上鏈加密,解決了傳統線下圖紙的不可控因素,真正實現圖紙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可控可溯源。

鐵建重工也是首批揭榜企業之一,承擔的是項目為基於數字孿生打造地下工程裝備全生命周期閉環創新應用。在鐵建重工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設計院院長肖正航看來,由於地質復雜,沒有兩座一模一樣的山,沒有兩條一模一樣的隧道,地下裝備面臨著難以開展性能預測和施工風險預防困難等問題。

“當時,數字孿生是一個新興技術,在地下工程裝備領域更是沒人用過。”肖正航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意味著,他們連摸著“過河”的“石頭”都沒有。

實現這一重大技術攻關,鐵建重工要解決三大難題:一是怎麼把裝備數字模型建起來,二是數字模型如何實時孿生,三是如何讓模型預測更准確。

“地下裝備要在虛擬空間中完成1:1仿真,構建‘孿生體’,無論是設備狀態、開挖動作和風險預估都要實時無延誤。”肖正航介紹,最開始他們每計算設備的一個狀態,反饋都是按小時計算,存在動作反饋的“時間鴻溝”,后來建立了人工智能算法模型,不斷迭代,如今已做到毫秒級響應,可以實現裝備運行模擬、運維決策、健康預測和迭代優化。

推廣過程中,不少隧道項目方對於數字孿生了解較少,聽到要試用,都表示猶豫。肖正航說,最終在西延高鐵、廣州地鐵14號線等重大工程上開展驗証,顯著降低了裝備現場施工風險,提高了施工效率,首次實現數字孿生技術在我國大型地下工程裝備領域的重大示范應用。

目前,鐵建重工地下工程裝備數字孿生系統已向掘進機、鑽爆法裝備和煤礦裝備領域延伸,廣泛應用於國內外鐵路、公路、礦山、水利等隧道工程中。(伍玲、彭婷、劉瑤瑤、朱藝)

(責編:向宇、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