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新號令已經吹響——寫在首個全國生態日之際
“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系統部署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強調“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吹響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新號令。8月15日,我國迎來了首個全國生態日。這個首創性、標志性的紀念日,體現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體現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堅定決心,意義非凡、影響深遠。
生態日的進階之路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選擇
生態日的設立緣起浙江。2003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決定將每年的3月25日定為“生態日”,這是全國首個“生態日”。 首個生態日設立的背后是安吉縣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的結果。通過兩年努力,安吉縣走上了綠色發展的道路。
2010年,浙江省在加快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又遇到瓶頸,考慮到安吉生態日所產生的積極成效,為在全省范圍內更好營建生態文明社會新風尚,浙江省決定將每年6月30日定為“浙江生態日”,這也是全國首個省級生態日。2015年,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十周年之際,湖州市將每年的8月15日確定為“湖州生態文明日”。浙江省麗水市自2016年起也設立“生態文明日”。
十九大以來,這股綠色風潮已經從浙江蔓延到全國。貴州、吉林以及西安、石家庄等省市相繼都設立了生態日,還有16個省、1000多個縣開展了生態文明系列創建活動。
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由於各地生態日時間不統一,生態文明宣傳的影響力受到一定影響,關於設立全國統一紀念日,引領全國踐行生態文明理念的呼聲日漸高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如今,將8月15日設為全國生態日,能夠充分體現首創性、標志性、獨特性,有利於深化對“兩山”理念的認識。同時,全國生態日也是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節日,在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堅持全國一盤棋、全民一條心、擰成一股繩,進一步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全國生態日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宣傳高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但是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設立全國生態日,是標志也是動力,標志著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將進一步向全面、縱身推進,也將激勵全社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關注關心生態環境,對於進一步建設生態文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以全國生態日為契機,通過開展不同形式、不同內涵的“生態日”宣傳活動,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造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宣傳高地。
從政策層面,全國生態日可以成為國家推廣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政策法規的重要手段。比如,在首個全國生態日即將到來之際,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23〕7號)。
從社會層面,全國生態日可以提高社會各界的環保意識,引導全社會逐步形成踐行生態文明的良好風尚。比如,2023年的西安市生態日,西安市開展了公益宣傳片發布、繪畫作品有獎征集、探秘“環保智慧大腦”等活動,呼吁社會各界共同保護生態環境,共建美麗生態西安。
從發展層面,以全國生態日為窗口,明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目標方向,加快推廣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理念,著力擴大綠色市場規模和綠色經濟增長點,加速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比如,貴州今年舉辦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主題論壇,社會各界匯聚一堂,共商綠色低碳發展之策,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之道。
從教育層面,全國生態日可成為普及環保知識和加強環保教育的重要途徑。比如,自然資源部今年的全國生態日活動方案中,將組織免費向公眾開放科普場館,開展全國生態日系列宣傳等活動。
全國生態日賦能美麗中國建設要突出四個自信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定四個自信,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吹響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新號令,全國生態日要突出宣貫“四個自信”的主題。一是突出道路自信。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提出到綠色化內涵的豐富,再到新發展理念的日漸深入和將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充分體現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道路無比正確。二是突出理論自信。十八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的指導下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的認知,提出了新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十九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被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兩山論”成為全黨的共同意志﹔2018年,正式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新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指引和理論支持。三是突出制度自信。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政策陸續出台,關於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頂層設計得到進一步完善,生態文明“四梁八柱”的制度體系更趨完備,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堅實制度保障。四是突出文化自信。生態文明是人類福祉的重要內容,與我國幾千年來崇尚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觀和哲學思想不謀而合,《荀子》中的“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老子》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中的“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等,均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自然觀與現代生態文明思想在本質上的一脈相承,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文化自信的最大底氣。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始終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牽引抓手,不斷打開從戰略擘畫到策略深化的通道,生態文明“興”的願景更加可感可及﹔始終堅持以踐行“兩山”理念為牽引抓手,不斷打開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通道,城鄉均衡“富”的圖景更加多彩出彩﹔始終堅持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為牽引抓手,不斷打開從攻堅整治到系統施治的通道,生態環境“優”的全景更加清晰清新﹔始終堅持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程”為牽引抓手,不斷打開從村庄美化到全域美麗的通道,錦繡江山“美”的風景更加引人動人﹔始終堅持以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為牽引抓手,不斷打開從制度優勢到治理效能的通道,保護修復“綠”的屏障更加牢固穩固。
神州大地山清水秀,萬裡河山多姿多彩。2023年,生態文明建設站上新起點,建設美麗中國踏上新征程。生態日的演進歷經二十載風雨,全國生態日的設立是民心所向,是歷史選擇,但這不是終點,而是吹響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新號令的起點。我們要以全國生態日為契機,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心、“如芒在背”的緊迫感、挺膺擔當的精氣神,堅持不懈、奮發有為,全面建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作者潘碧靈 系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湖南省委會主委、湘潭大學校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