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行“林權貸” 讓森林資源變“綠色銀行”

“選擇林權貸真值!”林農郭霞用線上秒放的28萬元林權抵押貸款,解決了其家庭養豬場資金周轉困難,對林權貸贊不絕口。郭霞是農行懷化分行與會同縣政府創新推出林權抵押貸款“會同模式”最早獲得貸款的農戶之一。
郭霞曾經算過一筆賬:她經營9年的鬆木林按常理還遠未到砍伐變現的時候,有了林權抵押貸款,對她的林子共評估活立木1276m³,出材量894m³,評估價值為48.1萬元,可隨時貸款﹔但如果對其這片林子實施砍伐,扣除砍伐、裝車和拖運的成本,最后到手大約是20萬元,時間上也等不起,這麼一比較郭霞覺得選擇林權抵押貸款真值!
會同縣素有“廣木之鄉”的美譽,森林覆蓋率達72.14%,居全省第一,如何將豐富的森林資源變成金融資產,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前瞻性工作。湖南農行認真落實綠色金融發展要求,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以問題為導向,與會同縣委縣政府一起破解了過去林權評估難、登記難、監管難、處置難、保險難等現實問題,並打破了林權抵押貸款僅能用於林業開發的用途限制,讓農戶“不砍樹也能融資、能致富”。 會同縣馬鞍鎮黃家村造林大戶龍國東,通過林權貸得到120萬發展資金,用於竹林撫育和竹筍加工銷售,進一步提高竹林畝產價值。按他的說法,林權抵押貸款不僅讓他的林子能有效變現,而且低改和修建林道后,每年的畝產收入由2000元提升至4100元,其成立的“會同縣民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馬鞍鎮黃家村、馬田村各佔股20%,在企業增收的同時也帶動村集體增收。 隨著林權抵押貸款的持續推進,當地林農林企耕山管山的熱情也高漲起來。
會同綠地高新和匯達竹業是會同縣內知名的兩家筍竹加工企業,也向農行申請了林權抵押貸款。為了讓這兩家企業快速得到資金扶持,湖南農行和政府部門在免收費的前提下辦理企業林地流轉,縣農行和林調隊工作人員共同開展流轉登記、評估調查,僅用6天時間就完成了2個企業446本林權証、共7000畝楠竹的調查評估工作。經過評估,兩家企業以自己名下流轉的林權分別獲得貸款2000萬和1800萬,貸款利率為4.2%。
“貸款年利率4.2%已經很低了,且放款快,這是惠民政策帶來的紅利,也是綠色金融創新帶來的發展機遇”。綠地高新農林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苛嘉滿是感激地說道。兩家企業在得到資金扶持后,進一步激發了他們耕山管山的熱情,積極在各山村開展林地流轉,建立合作社,修建林區道路,進行技術改造,帶動村民致富。據統計,兩家企業目前在全縣范圍內共流轉楠竹4萬余畝,建立村級合作社40余個,修建林道105公裡,楠竹低改2萬畝,投入技改資金2000萬元,實現了產能翻番,企業產品已出口到韓、日、中東市場。
為了讓林權生產要素流動起來,更好賦予其金融屬性,湖南農行還支持了會同、新晃和全市的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建設,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截至2023年8月,農行在會同縣發放林權抵押貸款302筆、金額2.85億元,累計帶動10萬畝以上的林地林權流向林企、林業大戶和社會資本方,把沉睡的森林資源變成可提現的綠色銀行,釋放出了巨大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紅利。“會同林權抵押貸”也入選了全國生態價值實現經典案例,不斷擦亮當地經濟發展的綠色底色。(夏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