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湖南冷水江:打造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樣板

2023年11月13日17:00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冷水江市位於湖南省中部,面積439平方公裡,常住人口32.71萬,城鎮化率75.48%,轄4街道5鎮1鄉,縣域面積小、人口少,城鎮化率高,是典型的“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縣市”。近年來,冷水江市以成功申報湖南省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試點縣(市)為契機,通過推進縣域內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加快形成分級診療格局,以打造城鄉機構管理、慢病管理、急診急救“三個一體化”為抓手,以提升縣域內就診率為目標,縣域內醫療衛生能力不斷加強,基層群眾能夠就近獲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

據統計,2022年市內住院率提升到75%,2022年1至9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提升17%﹔冷水江市人民醫院診療收入從2021年的2億元預計增加到2023年的3億元﹔公立醫院2023年二季度患者滿意度為91.25%,三季度滿意度為95.0%﹔基層醫療機構二季度患者及服務對象滿意度為92.5%,三季度為96.2%。

行政管理一體化,“大馬拉小車”跑出醫改“加速度”隨著城市交通發展,人們出行越來越便捷,從最遠的鄉鎮到冷水江市區,開車到大約30分鐘。冷水江市城鎮化率高,人口集中在城區,農村常住人口持續減少,個別鄉鎮衛生院一天隻有十多個病人,患者與床位、醫生比例失衡。

如何強化縣域內醫療衛生資源統籌和布局優化?如何改革完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運行機制、提高農村地區醫療保障水平?

冷水江街道冷園社區醫共體健康服務站啟動儀式。單位供圖

冷水江街道冷園社區醫共體健康服務站啟動儀式。單位供圖

“我們衛健部門主動放權,將衛生院管理由衛健部門管理為主,逐步調整為醫共體牽頭醫院管理為主,衛健部門主要提供政策、資金支持,為醫共體發展創造寬鬆環境,真正實現一家人、一條心、一本賬、一體化管理。”冷水江市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潘錦華表示,從研究全市疾病圖譜、分析市外就醫疾病大數據破題,該市醫療改革充分發揮“大馬拉小車”的優勢,推進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打造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樣板,注重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冷水江市人民醫院、冷水江市中醫醫院、婁底市第三人民醫院作為醫改動力的“三駕馬車”,與該市10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1家村級衛生室組成“3+10+91”架構,推進機構管理一體化,統一行政、人員、財務管理。醫共體牽頭醫院派出10名業務院長和醫療團隊,參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由衛健部門統一管理,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財務“一本賬”,按照雙軌制,探索推進醫共體內人員績效分類管理。

截至目前,冷水江市80%的醫共體開始實質化運行。市人民醫院與鐸山鎮中心衛生院、沙塘灣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金竹山鎮衛生院等“牽手”醫共體﹔市中醫醫院與冷水江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禾青鎮中心衛生院、三尖鎮衛生院醫共體運行﹔婁底市第三人民醫院與錫礦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連鄉衛生院醫共體運行﹔其他醫共體也將逐步挂牌運行。改造了沙塘灣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錫礦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鐸山鎮中心衛生院、禾青鎮中心衛生院、中連衛生院等5個衛生院,40%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置了DR,救護車實現了一院一車。

潘錦華表示,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目的就是要通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做強縣醫院、做活衛生院、穩住村衛生室,不斷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真正實現老百姓慢病有人管,急病有人救,有病治得好,努力做到讓老百姓滿意、讓醫務人員滿意、讓政府滿意。

慢病管理一體化,醫改按下惠民服務“快進鍵”

冷水江市組建了慢病管理中心、癌症防治中心,建設全市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管理系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1個慢病門診和X個特色專科。

社區居民正在測血糖。單位供圖

社區居民正在測血糖。單位供圖

冷水江市人民醫院牽頭建設國家糖尿病標准化防控中心,村衛生室的血糖檢測結果能立即上傳給市人民醫院,實現全市糖尿病人管理信息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慢病管理分中心,對“兩病”患者、癌症患者分類、精細管理,目前全市在管糖尿病患者10332人、高血壓患者26965人、癌症患者3428人。牽頭醫院在分院設置慢病門診,每周定期派出專家坐診,差異化地發展特色專科,引導慢病患者日常康復向基層轉移。村衛生室作為基層分院的延伸機構,開通醫保報銷,不斷提升慢病管理水平。

鐸山鎮龍潭村63歲村民謝玉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腎功能減退,近期到鐸山鎮中心衛生院,找到市人民醫院專家內分泌科主任鄧錫忠就診,鄧錫忠為其開具了門冬胰島素注射液,84.66元一支的藥物在衛生院門診購買報銷后,自費隻需25元。“專家教我把血糖控制穩定了,減輕了藥費負擔,也省了去市裡看病的車費。”鐸山鎮中心衛生院黨支部書記、院長歐陽中文介紹,鐸山鎮中心衛生院與市人民醫院成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后,重點打造了國家標准化糖尿病防控中心、高血壓特色門診、慢病管理中心。市人民醫院每周二、周四定期派專家到該院坐診,專家還會經常下村給老百姓進行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等常見慢性病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讓老百姓意識到未病先防的重要性。現在,來鐸山鎮中心衛生院找專家就診的老百姓越來越多,慢病患者能在家門口的醫院得到規范診療,少走很多彎路。

市中醫醫院專家為禾青鎮村民開展康復治療。單位供圖

市中醫醫院專家為禾青鎮村民開展康復治療。單位供圖

禾青鎮共有居民3.2萬余人,中老年人16293人,65歲以上老年人達4000人,其中80%的人患有頸椎病、肩周炎等慢病,對於康復治療需求量大。禾青鎮中心衛生院與冷水江市中醫醫院醫共體共建康復醫學特色專科,開展中醫針灸、火罐、扶陽罐等中醫特色診療服務。10月13日,該康復科正式揭牌開科,市中醫醫院每日派康復醫師和治療師現場指導。社學裡村53歲村民張桂雲,因頸部疼痛、左上肢麻木、頭暈前來衛生院就診,中醫醫院專家診斷為頸椎病,予以灸法、刮痧、手指點穴活血化瘀治療,治療后患者頸部疼痛明顯緩解,左上肢麻木基本消失。連日來,康復科已接診患者近千人次,前來復診、咨詢的患者也越來越多。禾青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劉江平表示,該院下一步將引進先進康復設備,努力提高康復技術,加強服務管理,加強醫共體、康復科及醫保政策宣傳,打通醫療服務“最后一公裡”,提高中醫藥服務的可及性,讓中醫藥服務惠及更多基層百姓。

急診急救一體化,智慧醫療助力醫院高質量發展

7月4日,鐸山鎮41歲居民歐陽吉棟,因胸悶來鐸山鎮中心衛生院就診,醫生給予測血壓、心電圖、肌鈣蛋白檢查,心電圖立即上傳市人民醫院心電圖中心,市人民醫院專家閱片后,在冷水江心電一張網微信群進行直接指導,並及時聯系120轉診,市人民醫院胸痛中心快速收治住院檢查治療,避免了病情的惡化和悲劇的發生。這是冷水江市“心電一張網”守護百姓“心”健康的一個縮影。

為提升急診急救能力,冷水江市以5G智慧化急救系統和心電一張網建設為重點,推進急診急救一體化。以120急救指揮中心為依托,組建“3+3”急診急救網絡(即3家二甲醫院和3家偏遠基層衛生機構急診急救網絡),建設覆蓋全市的5G智慧化急救體系。據介紹,市人民醫院正在建設智能影像中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救護車實現與人民醫院急診科視頻聯結,實現院前急救數據信息的實時共享和及時處置。“這相當於急救病人一上救護車,就是進了人民醫院的救護室。”

今年上半年,冷水江市打造縣鄉村三級“心電一張網”,市人民醫院胸痛中心牽頭、10家基層醫療衛生機、30家衛生室構成“1+10+30”的縣鄉村縣域胸痛治療體系,均配套動態心電記錄儀,減少急性胸痛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的救治延誤,降低疾病致死率和致殘率。預計兩年內將實現10個鄉鎮街道91個行政村全覆蓋。

此外,加快推進急救病房建設。牽頭醫院建設30張急救病床,配備有呼吸機、心電監護儀、除顫儀、體外心臟按壓機等急救設備。每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一間急救房,配套心電監護儀、除顫儀、呼吸機等急救設備。

未來,冷水江市將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圍繞急救網絡、人員管理、藥品管理、信息平台、管理考核“五個一體化”,持續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不斷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持續優化醫療服務體系,奮力開創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發展新局面。(蘇明東、曾梁)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