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李渡再臨長沙!攜手史詩舞劇《杜甫》,助力白酒七子申遺
兩年前,李渡宋宴來到長沙,選址杜甫江閣,探尋千年湖湘文化﹔兩年后,國寶李渡攜手史詩舞劇《杜甫》,呈現古典詩酒美學,助力中國白酒七子申遺。
同飲一江水,贛湘一家親。12月30日-31日,來自江西撫河之畔的國寶李渡,將在長沙再度與杜甫結緣,以酒為引,以舞為箋,為星城觀眾聯袂獻上歲末視聽盛宴。當國寶李渡遇見國寶唐詩,在舞蹈與韻律的交匯間,也將李渡的詩酒美學展露無疑。
國寶李渡與《杜甫》,一場源於文化的雙向奔赴
長沙,一座詩意流淌的城市,無數文人墨客在此飲酒賦詩,揮毫潑墨。一千多年前,漂泊半生的詩聖杜甫,在長沙的江閣中度過了晚年歲月,更在此寫下“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的千古名篇。
如今,寄托詩聖精神遺存的杜甫江閣,傲然屹立於湘江東岸,銜岳麓風月,對橘洲沉浮。2021年底,李渡宋宴來到長沙,首站便選址於此,在杜甫江閣五色流動的光影深處,探尋千年湖湘文化歷史密碼,追溯承接當代的湖湘文化基因。由此,國寶李渡與詩結緣,與杜甫結緣。
此番攜手的史詩舞劇《杜甫》,是國內首部“詩聖”題材舞劇,由重慶歌舞團聯合國內頂尖創作團隊歷時一年打造、多年打磨而成。編導韓真和周莉亞的作品屢獲大獎、備受好評,她們正是《隻此青綠》《永不消逝的電波》《詠春》的導演。
約110分鐘時間裡,《杜甫》意象化地呈現和講述了“詩聖”杜甫顛沛流離的一生,也全方位呈現出大唐的鼎盛風貌。主創團隊創新地採取獨特的“塊狀舞段”進行“以舞構劇”,細膩而深邃地刻畫出了杜甫“視國家為生命、以民生為己任”的民族大義和氣節情懷,詮釋了他的卓越詩才和“杜甫詩史”產生的社會文化根源,呼喚當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知名作家王躍文曾說,“文學作品裡出現的最多的有兩樣東西: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酒。”詩歌文學與酒,是人類感情世界的一體兩面。讀懂“無酒不成文”的道,方知“斗酒詩百篇”的妙。正如國寶李渡與杜甫再次攜手,以酒為媒,讓人們在繁華的俗世中,感受中國傳承千年的詩酒美學。
觀舞劇、品老酒,讓雙國寶“活”起來
眾所周知,唐詩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它既是中國的,也屬於全世界。舞劇《杜甫》以舞劇這一當代文藝體裁,配合現代科技營造出的聲、光、電場景打造,將千年唐詩以嶄新的形式呈現,收獲當代觀眾的無限喜愛。
而聚焦到白酒領域,而自古以來,位於鄱湖南岸、撫河之畔的李渡鎮就是釀酒名鎮,曾留下“王安石聞香下馬,晏同叔知味攏船”的千古佳話。2002年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意外發現,這是中國白酒最老古窖,被譽為“中國白酒祖庭”,發掘當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發現”,2006年被國務院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就在李渡元明清古窖池群中,科研人員發現了167個OTU(遠古時代的古菌群落),不僅成為行業探究中國白酒起源的“活化石”,更造就了李渡高粱獨一無二的“一口四香”。目前,李渡已經憑借科學技術手段,成功實現了167個OTU的分離、復壯、擴培,讓這群文物古窖微生物在800年后安了“新”家,也讓李渡高粱真正成為可以喝的“液體古董”。
詩詞、白酒……這些穿越千年的傳承,像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個切面,閃現著歷史長河中每一個熠熠生輝的片段。而無論是舞劇《杜甫》,還是國寶李渡,都在用自身的創造力,讓唐詩與白酒在當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雙國寶就此“活”起來。
助力白酒申遺,讓世界文化遺產飄香世界
正如國寶李渡所貫徹的理念:非遺文化不只是陳列於博物館的瑰寶,而是要走進市集、漫入人間煙火。從某種意義而言,國寶李渡的沉浸式體驗是一種讓傳統文化更鮮活的表達方式。而作為白酒企業“沉浸式體驗”的代表,坐擁中國最古老窖池,也決定了國寶李渡必須有更高位的文化姿態。
今年4月28日,李渡與瀘州老窖、茅台、五糧液、古井貢、汾酒、洋河等頭部酒企組成“中國白酒七子”,聯袂申請進入“世界文化遺產”。七家酒企均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國家工業遺產的雙認証,在歷史厚度、文化深度、窖池“老度”、工藝精度、品質淳度上均具有稀缺性與不可復制性。“七子申遺”成為載入中國白酒行業發展史的裡程碑事件,亦是國寶李渡文化戰略結出的累累碩果。為助力中國白酒七子申遺成功,國寶李渡特別推出中國首款“中國白酒七子申遺紀念酒”,並即將在全國開啟“申遺助力官”大行動。
在如今文化自信的大環境中,國寶李渡打出的“文化牌”也正契合未來社會、經濟的發展邏輯。正如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所言,中國白酒是自然釀造的美酒,是多種微生物代謝的產物,有什麼樣的微生態釀造就有什麼樣的酒。扎根於文化沃土之中的李渡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基因”。從坐擁中國最古老的元代窖池,從元明清時期一直延續到現在一脈相傳的技藝、到因古窖池獨有化石微生物……李渡文化生生不息,塑造的國寶李渡這一“白酒活化石”,正以更鮮活的方式,傳遞中國傳統白酒的文化價值。(楊培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