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看“湘”村 | 湖南沅陵:繪就鄉村振興版“富春山居圖”

走進千年古城湖南懷化沅陵縣,澄澈碧綠的沅江水倒映著兩岸青山,龍興講寺、虎溪書院等古建筑延續千年文脈,“一縣一特”“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好“豐”景,令人應接不暇。
近年來,湖南沅陵立足地方特色資源,堅持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積極探索“村村有產業”新模式,因地制宜推進文旅融合發展,踏著鄉村振興的步伐,繪就出了一幅中國式現代化的沅陵“富春山居圖”。
沅陵縣涼水井鎮王家嶺村蔬菜大棚。 人民網記者 向宇攝
產業興旺村民富
走進湖南沅陵縣涼水井鎮王家嶺村,特色產業是該村發展和振興的重頭戲。
還未進村,便得知這裡有全縣首個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蛋雞110萬羽。帶著好奇,記者一探究竟。
不料,進村后雞沒見著,看見的卻是一片片綠油油的蔬菜大棚,當地村民正在棚內進行芥菜幼苗的移栽。
“這些菜所使用的有機肥,主要來自於養殖場的雞糞。”王家嶺村黨支部書記王鐵鋼表示,大規模的蛋雞養殖必然會產生大量的雞糞,考慮到環境污染問題,近年來王家嶺村大力發展蛋雞養殖產業外延,通過雞糞發酵生產有機肥,進行蔬菜種植及加工,全力打造了“種養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園”。
同時,為避免雞舍雞群與外界接觸,減少疾病傳播,目前蛋雞養殖採用全封閉式,從上料、飲水、集蛋到清糞等環節全都實現了自動化。
一枚雞蛋“孵化”出的循環產業鏈,讓村民嘗到了甜頭。
王鐵鋼算了一筆賬:當地村民除入股王家嶺養雞合作社,每年拿保底分紅10200元外,有閑置勞動力的農戶還可在產業園靈活就業,人均可增加年收入12000元以上。
“上半年種水稻,下半年利用冬閑田種蔬菜,有公司直接上門收購,銷路不用愁。”當地村民笑著說,現在一整年都有活干有錢賺,再也不用外出務工了。
王家嶺村新引進的育秧工廠。 人民網記者 向宇攝
王家嶺村的成功經驗在全鎮得到推廣,在鎮黨委的指導下,通過整合周邊村地域和資源優勢,積極探索了鄉村公共資源共享“五村聯創”新路徑,實現“村村有產業”,形成完整產業鏈。
2023年,王家嶺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還牽頭籌資300多萬元引進育秧工廠,並與涼水井鎮、麻溪鋪鎮、大合坪鄉、二酉苗族鄉4個鄉鎮13個村6個農業大戶建立聯盟合作機制,滿足15000畝優質稻及雜交水稻制種育秧服務。
以產業振興為子,下好鄉村振興這盤棋。如今,以王家嶺村為主的蛋雞養殖場年產值4000萬元﹔以王家嶺、劉家壩村為主的蔬菜加工產業年產值達700萬元﹔以劉家壩、王家嶺、百合等三村為主的生態果蔬種植基地年產值達2000萬元﹔全縣最大電商平台正在雲從洞村投產使用。
太安社區航拍圖。 沅陵縣委宣傳部供圖
易地搬遷百業興
“自從搬來后,不僅住上了新房子,還有了份穩定工作。”搬遷戶黃桃紅作為社區第二網格長,一大早就來到太安社區服務中心,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沅陵縣太安社區是湖南省佔地面積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也是中國“十三五”美麗搬遷安置區。2018年初,由沅陵投資3.5億元建成,全縣20個鄉鎮共1359戶5206人從此過上嶄新生活。
走進安置區,超市、學校、衛生服務中心等一應俱全,耳邊響起的居民自創歌曲《太陽出來照窗台》,訴說著當地居民的幸福生活。
從山區搬到城市,生活變化大,如何才能讓村民“住得下”“融得進”?問題一拋出,太安社區黨總支書記鄭濤的話匣一下打開了:“鄉村振興也是人心的振興,我們把黨組織建在安置點上,讓搬遷群眾有了主心骨,日子自然越過越好。”
據了解,太安社區通過成立社區黨總支,將各安置樓劃分為若干黨建網格,建立社區黨建網格化分片包干責任制,形成了搬遷黨員帶頭,搬遷群眾參與的安置區振興新模式。
太安社區電子扶貧車間。 人民網記者 向宇攝
“剛搬來時擔心找不到事做,社區安排我在樓下的美桀電子扶貧車間進行電子元件加工,沒想到忙的時候,一個月能拿4000多。”太安社區搬遷戶李濟明笑著說。
2023年來,沅陵縣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主要內容,一手抓幫扶就業,一手抓產業培育。太安社區通過創辦美桀電子、德雲服飾等5家幫扶車間,成為湖南在集中安置點建立幫扶車間的首創地,安置搬遷勞動力就業139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左右。
“搬遷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工作的目標。”沅陵縣易地扶貧搬遷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童志剛介紹,2021年沅陵縣委、縣政府還通過流轉荒山1萬畝,在太安社區附近打造的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已安排高粱種植、黃桃培管等產業崗位就業126人,園區完全建成后可安置就業1000人,一幅安居樂業的幸福畫卷將徐徐展開。
中華書山——二酉山。 人民網記者 向宇攝
文旅賦能促發展
乘船沿酉水逆流而上,波光粼粼的水面幾隻中華秋沙鴨扑騰著翅膀,待船行至酉水和酉溪交匯處,臨水的那座山便是中華書山——二酉山。
中華書山以藏書冠天下,是成語“學富五車,書通二酉”典出地,也是典籍中記載秦朝博士伏生藏書,守護中華文化火種,賡續中華文脈的地方。
2023年9月,中華書山舉行開山大典,以詩歌朗誦、民樂表演、主題演講、話劇、舞蹈等九種各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回答了“何以中華書山,如何賡續文脈”的時代之問。
“我們將把二酉山打造成沅陵旅游引爆點。”沅陵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全力推進二酉文化體驗館、二酉書堂及“中華書山”地標等項目建設,打造全國研學教育實踐高地。
2023年以來,沅陵縣以承辦“中華書山·情醉懷化”第二屆懷化市旅游發展大會為契機,推動旅游項目大提速、旅游景區大提質、旅游環境大提升、旅游配套大提檔,龍舟賽事掀起全民狂歡、中華書山揭開神秘面紗,總投資11.07億元的10個配套文旅工程建設項目建成。
立足資源稟賦,借母溪村通過打造《狃子花開》實景劇,形成以“看農家戲、住農家屋、吃農家飯、享農家樂”為主要特色的鄉村旅游產業體系﹔胡家溪村的土家族傳統古村寨、梓木坪村的高山有機蔬菜、明溪口村的網紅魚鱗壩打卡地等成為美麗鄉村的招牌。
中共沅陵縣委副書記、縣長易中華表示,下一步,將堅持全縣一盤棋,加快推動縣城、中華書山、借母溪、官庄辰龍關形成“一核三組團”的文旅戰略布局,奮力繪就沅陵“富春山居圖”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