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央企帶縣企”的茶陵實踐

2024年01月02日11:09 | 來源:株洲新聞網
小字號

老區茶陵,縣域經濟有特色,但是體格小,馬力不足。

“龍頭”央企,產業有塊頭,帶動能力強勁。

央企“聯姻”老區,大手拉小手,能演繹怎樣的故事?

記者在茶陵走訪了解到,該縣搶抓“振興湘贛邊·央企在行動”機遇,打造“央企帶縣企、大手牽小手”合作新模式,央企“引擎”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正引領茶陵縣域經濟加速崛起。

1

▲茶陵下東儲能電站。記者 李支國 攝

央企與茶陵雙向奔赴

高聳的電塔旁,一個個白色的集裝箱式儲能設備在陽光下格外耀眼。這是茶陵下東儲能電站,儲能規模100兆瓦/200兆瓦時,是株洲市首個電化學新型儲能電站、湘贛邊最大儲能電站,能高效充放電,靈活地削峰填谷,堪稱“巨型充電寶”。

該電站投資4.5億元,由中國能建建設,儲能系統和升壓站設備由中車株洲所提供,后續還將打造“多能互補”、風光儲一體化的新型電力系統。

“電力調峰的容量有限,按照區域布局,湘贛邊不會建太多儲能電站。誰先建,誰受益。”副縣長支永健說。

央企項目落地,茶陵為未來發展搶得先機。

“大手”拉“小手”,為茶陵縣域經濟培育新動能。

茶陵經開區管委會主任劉志勇介紹,目前,貴派電器進入中車株洲所供應鏈名錄,億潤新材料、懿鵬科技分別與中車時代新材、中國航發動研所簽訂生產供應合同,進入央企供應商序列,訂單從400萬元增至4150萬元﹔總投資近20億元的共享儲能、集中式光伏、風光儲一體化等項目先后落地﹔借力中車株洲所軌道交通產業鏈優勢,茶陵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延鏈補鏈強鏈,42家企業入駐電子信息產業園,產業集群年產值達55.7億元。

央企帶縣企,不光是靠情懷。茶陵產業發展有特色,特別是電子信息、現代農業等產業有潛力,不少企業掌握核心科技。全國人大代表、中車株洲所董事長李東林認為:“在幫助屬地縣域制造業發展的同時,央企也可以通過在周邊縣域布局關聯產業和配套企業,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生態,這對增強供應鏈穩定性、降低運營成本等具有現實意義。”為此,他撰寫了《關於制造業央企帶動屬地縣域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建議》,呼吁先進優勢制造央企進一步發揮優勢,助力屬地縣域制造業增強內生發展動力,促進就業、不離鄉土。

2

▲貴派電器生產車間。記者 李支國 攝

縣企借枝登高

“與中車株洲所制造中心談妥,我們的產品終於可以直接供貨了!”記者在茶陵採訪時,億潤新材料董事長李慧笑著報喜。

此前,與億潤新材料合作的客戶都是民企。李慧坦言,不是不想攀央企的高枝,而是“門檻太高”。

茶陵縣開展“央企帶縣企、大手牽小手”合作,中車株洲所對接幫扶億潤新材料。中車株洲所從技術、質量、商務等領域派出20余人的幫扶團隊,對億潤新材料的工藝、管理和產品品質進行精准幫助,提升其產品核心競爭力、現場精益管理能力,使其達到中車的供貨水准。

牽手央企,帶來綜合效應。“我們與小熊等知名企業合作,原本考核需要幾天時間。現在看到我們和中車合作,一天就考核完了。”李慧說。

億潤新材料榮獲第五屆“中國造隱形冠軍”長青峰會“時代匠人”企業。2023年,該企業投資1500萬元非標定制2條流水線,上馬國內最大尺寸高分子復合材料熱壓機,深度對接與中車時代新材等央企的合作。

茶陵老牌企業貴派電器,以前的產品都是按國標生產。通過牽手央企,打開與國際企業施耐德合作的大門,如今產品按照國際標准生產,獲得綠色體系供應認証。貴派電器副總經理譚志軍介紹:“公司新建了自動化生產車間、自動化檢測線,產能提高20%,2023年經營效益增長40%—50%。”

央企幫扶,助力茶陵企業更高更強——打造現代化“樣板車間”,指導晶輝電子建設1000平方米百級無塵車間、1500平方米千級無塵車間﹔幫助億潤新材料車間空房利用率提高50%以上,每年材料損失降低40萬元以上﹔助力關鍵技術攻關,攻克了大載重無人機輕量化設計、仿真以及減震降噪、5秒速熱和高達99%以上熱轉化率一次成型、微網儲能353KWh系統等多項科研技術難題。

株洲市動力谷發展研究中心的胡雅思認為:“縣域普遍招商引資難,龍頭企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帶動作用。通過‘央企帶縣企’行動,做強做大本地的龍頭企業,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另一條路徑。”

3

▲中車株洲所博士團下企問診。圖片來源:株洲日報社

人才春水激蕩

2023年4月27日,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車首席科學家、中車株洲所總工程師馮江華一行來茶陵調研項目建設、企業發展,洽談合作。

2023年7月29日,中車株洲所33名博士來茶陵開展“下企問診”活動,促進雙方企業管理及技術發展經驗的交流。

頂尖科學家和博士團現場為企業服務,在茶陵歷史上還是頭一次。一撥又一撥的央企高端人才來到茶陵,成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

茶陵經開區產業發展局副局長郭琴認為:“茶陵勞動密集型企業向科技企業轉型提升,人才跟不上,成了最大的難題。”

央企帶縣企,人才交流是重點。

茶陵與中車株洲所簽署一攬子合作框架協議,在中車株洲所、茶陵經開區雙向設立聯絡處,搭建“博士講壇”“企業賦能工作室”“產業鏈對接聯絡站”三大平台。其中,“博士講壇”用於中車株所等央企博士、專家每月為園區企業和干部授課增智﹔“企業賦能工作室”用於中車株所專家和專業團隊為園區企業把診問脈,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產業鏈對接聯絡站”用於打通鏈接,服務雙方產業合作對接。

中車株洲所與茶陵縣上下聯動,推行年輕干部“柔性交流、上派下挂”。中車株洲所選派2人分別挂職茶陵縣副縣長、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推動縣域經濟發展。茶陵縣組織25名干部和企業負責人赴中車株洲所,零距離學習央企的先進理念與管理經驗。

支永健,之前在中車株洲所研究院工作,挂職茶陵副縣長。在茶陵工作1年多時間,他看到了茶陵干部為了努力補上工業短板,甚至放棄節假日,多次跑央企爭取項目和合作機會,給本地的企業牽線搭橋爭取進入供應商序列﹔也看到茶陵工業園區企業家孜孜不倦追求產品工藝再提升、生產節拍再提高,為了追求更高的產品價值徹夜與技術人員討論如何精益求精,甚至為一個工藝細節爭得面紅耳赤。

“有這樣務實的干部,茶陵工業一定能夠騰飛。有這樣的企業家,茶陵工業一定能強起來。我要向他們學習,繼續加強中車株洲所和茶陵的聯系,爭取更多的項目和合作落地。”支永健充滿感情地說。

茶陵經開區辦公室科員尹陽樂在中車株洲所跟班學習半年,他說,到央企學習,開闊了眼界,更新了觀念,提升了能力。央企的創新精神、精益管理等方方面面,都值得茶陵學習借鑒。

借助中車時代學院成功經驗與資源,茶陵經開區創辦產業發展學院,聘請專家、博士作為長期顧問。在此基礎上,探索“產教融合”聯合發展模式,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牽手”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採取“3+2”分段制貫通培養、共建專業,為園區發展持續輸送產業技能、科技教育人才。

人才春水激蕩,經濟活力奔涌。2023年1月—11月,茶陵經開區實現技工貿收入205.4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29.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85.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5%、25.3%、23.2%﹔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1家。(記者/李支國)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