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宗剁椒魚頭制作技藝被評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 |
活動現場。單位供圖 |
2023年12月29日,湖南非遺旅游迎新集市活動在長沙啟幕。現場聚集近百家湖南特色非遺年貨商鋪入駐集市,並在活動現場公布《湖南省省直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中壇宗剁椒魚頭的《剁椒魚頭制作技藝》被評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壇宗剁椒魚頭創始人譚艷為第四代傳承人。
此次以非遺為主題的活動由省文旅廳、湘江新區管委會主辦,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承辦。非遺集市上融合了全省各地非遺特色好物,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非遺文化盛宴。而剁椒魚頭作為湖南頭牌菜,獲得了大眾青睞與肯定,也登上非遺項目名錄。
據了解,剁椒魚頭制作技藝是洞庭湖區及湘、資、沅、澧四水流域居民世代相傳的傳統美食民俗,是地區文明的結晶,同時也是湖湘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湖南美食文化裡最寶貴的共同財富。
美食制作技藝類的非遺項目,有著很明顯的傳承屬性,此次當選保護單位的壇宗剁椒魚頭(壇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就有歷史悠久的傳承淵源。
最早追溯到上個世紀20年代,彼時在洞庭湖區湘陰縣樟樹鎮文涇村有個著名的鄉村廚師甘裕源,他靠著湘陰縣優越的魚類資源,加上樟樹鎮自古盛產辣椒,家家戶戶都會做剁辣椒的優勢,把剁椒魚頭做成了他最拿手的菜品。隨后其女張秋珍,其外孫甘愛湘一直傳承延續著制作剁椒魚頭的精湛廚藝,到今天傳給了曾孫女譚艷已經是第四代。
在得到母親技藝親傳下,譚艷於2018年8月在長沙創辦了壇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現有剁椒魚頭品牌多家連鎖門店,將剁椒魚頭制作實現了產業化。
湘菜類的產業化實現起來並不簡單,保持穩定的高品質更不簡單。但一直以來壇宗都在堅持用達到國家飲用水標准的萬畝水庫中,生長的6斤以上大雄魚作為食材﹔也依舊保持著用5種剁椒烹飪,其中有一種辣椒必須需要封壇3年才會使用的品質,精心耕耘終於讓剁椒魚頭這道湘菜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引領了新的湘菜風潮。
而在壇宗剁椒魚頭的努力下,這道傳承了數代人精益求精理念的剁椒魚頭成為了湖南頭牌菜,品牌創始人譚艷又帶它走進了人民大會堂,並把它推向了世界,成為了走進聯合國的代表湘菜之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流動的文化,是在歲月更替的生活中,不斷再創造再用心,才能獲得大眾群體認同感的一種肯定。百年彈指一揮間,湘菜傳承的歷史仍舊有人在奮筆書寫。(羅芳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