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俱進,強化湖南非遺文化對外傳播
2023年12月召開的全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座談會強調,要全面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湖南非遺文化”)資源豐富,目前已構建了完備的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全省共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37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10個﹔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21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304人。此外,還有4個國家級和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8個國家生產性保護基地和302個各級非遺工坊。新時代背景下,應進一步強化湖南省非遺文化對外傳播,不斷提高其國際影響力,為湖南的文化繁榮和國際交流書寫新篇章。
豐富傳播內容,有效吸引國際受眾。非遺資源庫、非遺最新成果、包容性主題是豐富傳播內容的三個抓手。其一,非遺文化資源庫是對外傳播的重要信息源,需要進一步完善和體系化。當前,湖南省非遺文化資源庫網站存在各版塊間聯系不夠緊密、瀏覽量較低等問題,為確保對外宣傳的系統性,應加強非遺文化資源庫的建設與管理,強化各版塊之間的邏輯聯系,為對外傳播做好基礎內容供給。其二,及時對外宣傳湖南省最新非遺成果。比如在最新公布的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民間文學、地方戲曲、傳統技藝等非遺名錄數量顯著增加,應及時聚焦、重點宣傳這些非遺新成果,更新傳播內容,提高國際社會對湖南省非遺文化的關注度和認知水平。其三,尋找傳播共鳴點,展示湖南省非遺文化的包容性。提煉湖南省非遺文化與國際優秀文化的共性,尋找與國際受眾的共鳴點,創作出既具湖湘非遺文化內涵特色、又為國際受眾所接受的包容性主題作品,讓更多受眾理解並欣賞湖湘非遺文化。
優化傳播形式,提升信息到達率。對外傳播形式多種多樣,其中影像和文創最能抓住國外受眾的眼睛。一方面,影像傳播中的微紀錄片和非遺文化傳承人直播,可在碎片化時空中生動展示湖南省非遺文化的歷史和發展,呈現非遺文化的精華和特色,從而快速抓取受眾注意力。比如《如果國寶會說話》這一微紀錄片,用文物講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值得效仿。而非遺文化傳承人直播則可讓國外觀眾直觀體驗湖南非遺文化,真切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加上主播與國外受眾即時互動、及時反饋和解答,可大大提高對外傳播信息的到達率。另一方面,文創產品傳播也是提升非遺文化對外傳播到達率的有效方式。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出口文創產品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也成為國際受眾接觸我國非遺文化的重要橋梁。湖南省開發文創產品應注重實體和虛擬同步進行:開發實體文創產品,比如湘繡T恤等,可將湖南非遺文化元素和現代設計相結合,讓人們通過實物感受到非遺文化經久不衰的魅力﹔開發虛擬文創產品,可借助數字技術和互聯網平台,制作類似《故宮藏品:互動解謎游戲書》的產品,吸引國際受眾通過二維碼進入虛擬場景,在完成解密任務的同時在線體驗湖南非遺文化,深入了解相關歷史和地域風情。當國際受眾喜愛某文創產品時,往往會主動檢索產品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與信息,有助於促進湖南省非遺文化的國際傳播。
構建傳播矩陣,實現高效對外傳播。搭建傳播湖南非遺文化的新媒體矩陣,有利於實現多元化傳播、提升品牌形象、加強用戶關系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其一,借力國際社交媒體,尋求國際主流媒體合作。資料顯示,全球社交網絡用戶數量持續攀升,已接近50億人,相當於全球人口的60%多。Facebook、YouTube、TikTok等平台以各自優勢和特點吸引著龐大的用戶,湖南省非遺傳播應積極借力這些國外主流社交媒體,設立賬號,根據不同社交媒體平台特點,定期發布湖南非遺文化相關新聞與信息。與此同時,尋求與國際主流媒體合作的機會,在新聞報道、業務運營等方面開展合作,搭建湖南非遺文化海外傳播網。其二,優化外宣矩陣,支持非遺自媒體發展。官方主流媒體是外宣矩陣的中堅力量,應以其權威性和公信力為湖南非遺文化對外傳播提供穩定支撐﹔自媒體是外宣矩陣的排頭兵,應充分挖掘其特色和潛力,對積極宣傳湖南省非遺文化的自媒體給予一定政策、資金支持。推動官方主流媒體和自媒體有機結合,實現湖南非遺文化的對外高效傳播。(康化夷 湖南工商大學數字媒體工程與人文學院教授 魯志穎 湖南工商大學數字媒體工程與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