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看湖南

高科技不可少 “老套路”也要用(縱橫)

朱永華
2024年04月02日09: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期間強調:“湖南要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加快種業、農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就是湖南致力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前進方向。

  在春耕繁忙、“犁耙水響”時節,先進的農業科技給了“新農人”虢代勤“清閑”的底氣:在他經營的現代化育苗大棚裡,菜苗施行無土漂浮培植,秧盤則通過流水線自動傳輸,大棚內的溫濕度環境通過APP遠程操控調節。虢代勤說:“相比過去,僅這個輸送秧盤的流水線每天至少節約了十幾個勞動力。”

  大批新科技、新裝備的應用,大大改變了春耕生產的面貌。沒有農業機械化,沒有高科技支撐,就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湖南從農業大省邁向農業強省,這是一條必由之路。

  推進科技應用、提升機械化水平,關鍵要突破瓶頸。在一些農村,農戶仍然在使用幾十年以前“牛走前來我走后”的耕種方式。原因很簡單:一些田塊細碎分散,面對高低不平、形狀不規則的“蓑衣丘”“斗笠丘”,現代農機難有用武之地。湖南70%的面積為丘陵山地,可以說,沒有丘陵山區的農業機械化,就沒有全省的農業機械化。

  大面積提升單產是糧食生產的另一個重要發力點。目前提升單產的有效途徑是合理密植,而提高種植密度的好辦法是大力推廣機插機拋。這對育秧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隻有通過設施化、精細化的集中育秧,才能培育出宜機插、宜密植的高品質秧苗。

  當前,湖南各地已形成大力提升農業機械化、智慧化水平的共識,並且已在切實推行當中。值得提醒的是,在農業現代化轉型發展進程中,不可以“新鞋沒做好就把舊鞋扔掉”。一些農村基層干部指出:過去積累的好經驗還是管用。比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提出的“土、肥、水、種、密、保、管、工”的“農業八字憲法”,在當前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中的好辦法,如改良土壤、合理施肥、興修水利、培育良種等,盡管自提出以來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仍然是現代農業實踐的基礎。對於這一點,種糧大戶郭鵬程表露出十足的自信: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轉包耕地以來,自己按精耕細作的方法,從來就沒有虧過本,現在政策、條件更好了,種糧更有奔頭。

  (摘編自《湖南日報》)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