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牽引!湖南沅陵洞庭溪沅水特大橋實現跨江“牽手”

6月6日上午,湖南省在建的最大跨徑懸索橋——張官高速洞庭溪沅水特大橋,龍舟先導索過江啟動儀式在沅陵縣清浪鄉高坪村舉行。現場由大橋建設者及當地村民組成的紅、黃、藍、花4艘龍舟成功牽引先導索過江,大橋南北雙塔正式實現跨江“牽手”。
據了解,洞庭溪沅水特大橋全長1707m,跨越五強溪水庫及五強溪國家濕地公園,是張官高速控制性工程。大橋主橋為主纜跨徑布置為(220+800+238)m雙塔單跨懸索橋,引橋均採用先簡支后結構連續體系。此次先導索架設成功標志著該項目完成又一個重要節點,實質性進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
船舶牽引是先導索最常規的過江作業方式,但為何此次牽引採用龍舟?細探大橋建設過程,早有答案。
源於風雨兼程,精神共振共鳴。沅陵是“中國傳統龍舟之鄉”,沅陵龍舟賽擁有歷史最為悠久、參賽規模最大、運動員最多、觀眾最多四個“世界之最”。與普通龍舟賽相異的是,沅陵龍舟均是“活龍頭”“活龍尾”,不固定船艄,且為“橫舟競渡”的比賽形式。龍舟賽時,船員們不僅需要齊心協力扒出速度,更要時刻對抗著沅酉兩江交匯湍急的江流,保持前進方向始終如一。
沅陵龍舟,賽的正是團結一心、不畏險阻、昂揚向上的精氣神,而這也正契合了洞庭溪沅水特大橋橋梁建設者們的建設歷程。
據大橋建設者們介紹,此次洞庭溪沅水特大橋工程建設有3個特點:物料運輸難、專業技術強、環保要求高。物資經省道抵達下游五強溪鎮后,需沿鄉道進入橋區,道路崎嶇不平且有大量急彎無法運送大宗物資﹔水運則需從洞庭湖進入沅江,期間要經過3個大壩,運輸能力低。橋梁建設過程亦是難度頗高,不僅施工難度大,還涉及跨系統、跨領域多個專業的技術和組織協調。同時,項目位於濕地保護和生態保護雙紅線地區,對生態環境、自然水體保護要求極高。
自2022年9月開工以來,大橋建設者們在保証安全的前提下,互相配合、搶抓時間、不辭辛勞,終於完成了前期建設,開始向上部結構施工發起挑戰。
除了大橋建設者,活動現場,當地村民組成的龍舟同樣引人注目。
民之所向,政之所行。清浪鄉村民袁惠一大早就來到現場觀看,她燦爛的笑容中洋溢著對未來的期盼,“我期盼著大橋建成后為我們帶來的便利,也期待著它為我們清浪帶來熱鬧繁榮,成為最靚麗的風景線。”
“洞庭溪沅水特大橋建設完成后,將極大方便庫區百姓生產生活,助推清浪鄉庫區產業轉型和鄉村振興進程,讓‘張家界看山,沅陵看水,清浪鄉打造看水橋頭堡’的宏圖逐漸成為美好現實。”清浪鄉人民政府鄉長楊承杰介紹,作為五強溪水電站壩前的第一個鄉鎮,清浪的老百姓們為電站的建設和運營付出良多。下一步,清浪將以洞庭溪沅水特大橋為介入點,以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厚重歷史底蘊為支撐點,極力打造環洞庭溪沅水特大橋橋旅融合,為沅陵旅游出圈貢獻清浪力量。(瞿雲 佘琴 鄧浩然 雷玉杰)
來源:沅陵縣委宣傳部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