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文旅

湖南江華:瑤族長鼓舞化身廣場舞 非遺傳承成常態

2024年07月19日14:46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老師在廣場上教學。黃春華攝
老師在廣場上教學。黃春華攝

7月16日傍晚,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水口鎮靈犀廣場,眾多身影伴著歡快音樂起舞,他們跳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瑤族長鼓舞。

“我周一到周三到靈犀廣場,教現場的兩三百人學習跳長鼓舞,我要將原生態長鼓三十六式七十二套傳授給大家,讓水口所有人都知曉打長鼓。”長鼓舞老師盤山福表示,瑤族長鼓舞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具有獨特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過去多在祭祀、慶典等活動中表演。水口鎮積極創新,將其融入現代廣場舞,簡化和改編動作,使其符合大眾學習鍛煉需求,群眾參與積極性提高。

近年來,江華對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動了民族文化繁榮發展,取得了重要的實際效果,江華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湖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十強縣”“湖南省春節特色文化活動地區”。

特別是瑤族長鼓舞的發展與傳承,江華更是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組織人員研究編排瑤族長鼓操、編寫瑤文化普及讀本在江華瑤小和縣城中小學校推廣。每年投入300多萬元資金,加強對民族文化管理人才和創作研究人員的培養、培訓工作,現有各類民族文化管理和創研人才200多人。組織舉辦項目傳承人骨干培訓班,神州瑤都(中國·江華)瑤族長鼓舞等大賽活動,吸引了一大批人員投入項目保護工作。全縣組建了100多支瑤族文化表演隊,創建了18個瑤族文化培訓基地,建好了16個瑤族文化保護示范村。創建了湘江鄉桐沖口村《瑤族長鼓舞》和《盤王大歌》兩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示范基地,成立了江華民族藝術學校和江華民族歌舞劇團兩個傳承基地,設立了6個非遺傳習所(館),10個非遺傳承基地學校,沱江鎮一小已成為全省“校園民族文化傳承示范基地”和“全國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示范基地”。

2009年來,加強了瑤族實體文化建設,江華在國道兩旁、縣城大街小巷、鄉鎮集市、旅游景點景區安裝羊角短鼓和長鼓形式的照明燈光。2011年在江華火車站廣場中央修建了長15米、面徑2.8米、重15.6噸的瑤族銅鼓。

與此同時,該縣還創作編排一批如《瑤山鼓魂》《長鼓風韻》《瑤人與鼓》《長鼓情》《打長鼓》《我的山窩窩》等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主要元素的歌舞節目,把保護項目搬上舞台或銀幕,打造民族文化產品,積極參與國家、省、市舉辦的民族文化對外交流活動100多場次。(楊陽 楊丁香 黃春華)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