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陽市珠暉區:匠心念好“葡萄經” 唱響農旅“融合戲”

紫黑的“夏黑”、綠黃的“醉金香”紅潤的“妮娜皇后”……7月29日,湖南衡陽市珠暉區茶山坳鎮仙碧葡萄園裡,一串串晶瑩剔透、果肉飽滿的葡萄懸空挂在藤下,讓人垂涎欲滴。
“顆粒又大又圓,吃進嘴裡,有一種濃濃的香甜。每斤要賣到15至30元呢,就這都供不應求。”忙得汗流浹背的種植戶鄧志鵬正蹲在葡萄樹下,小心翼翼地將一串串熟透的葡萄剪下來,“可得小心哩,這可是‘金串串’。我家有200余畝葡萄園,好日子都是它換來的。”
鄧志鵬從湖南農業大學畢業后,選擇回到家鄉幫助家裡打理葡萄園已有10年,並注冊了“仙碧”商標。在談到葡萄種植,他儼然一位“專家”。什麼時間追肥,什麼時間疏果,什麼時間套袋,他心裡“門兒清”,每一個環節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我種葡萄不追求高產,隻追求品質,走綠色食品精品水果路線,吸引著長沙、廣東等外地的客人前來採摘,每年都等著我的園子開園呢!”鄧志鵬高興地說,現在成熟的是夏黑無核、醉金香、玫瑰香等市面上時興的品種,等到8月中旬,陽光玫瑰、黑芭拉多、紅寶石、紫甜等晚熟品種也將加入這場葡萄盛宴。
面對未來,鄧志鵬毫不掩飾雄心,“我還想開發葡萄酒項目,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為種植戶提供可借鑒的樣本,讓大家共同致富!”
在大昌村本農葡萄園裡,清香甜美的葡萄也是吸引了不少市民來採摘、購買,這讓種植戶何浩倍嘗甜頭。他大力推廣新技術,通過避雨設施、限根、控產、套袋、蓋草布等栽培措施有效減少農藥和土壤重金屬污染,實現“零農殘”目標。“每年葡萄還沒熟,就有不少熟顧客前來打聽。今年預計產量可達2萬斤,產值有望突破80萬元。”談及打算,何浩躊躇滿志,但他的創新探索遠不止於此。
為了種好葡萄,他晚上看書,白天實踐,憑著這股鑽勁兒,他種植的葡萄豐產又好吃。平時,除了向“庄稼醫生”求教,何浩還到湖南農大、南京農大、上海永祥葡萄園取經。
去年,何浩嘗試種植了素有“樹上公主、樹下皇后”美譽的妮娜皇后。“這個品種不好種,無論是技術上還是管理上要求都很高,但它的附加值也很高。”何浩表示,有風險有挑戰,才會有成功有收獲,妮娜皇后價格賣到了60元一斤。
珠暉區大范圍種植葡萄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多年前,秉承“一顆匠心育葡萄”的發展思路,在20世紀90年代,成立了珠暉區葡萄產業協會,致力於葡萄的栽培和優化。“珠暉葡萄”也憑著品質和品牌優勢斬獲諸多榮譽,逐步走出集水果種植、葡萄加工、採摘游園、旅游餐飲等多業並舉的特色發展之路,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種錯峰持續上市的科學布局,品種改良面積達40%以上。
談到如今區裡葡萄產業的現狀,珠暉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打開了話匣子:目前,全區已形成酃湖鄉、茶山坳鎮、東陽渡街道3大葡萄主產區,有3個葡萄產品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証,擁有“大地知緣”“仙碧”等知名商標。每年葡萄培管、採摘、打包等各環節可以為2000余人提供就業崗位。今年,全區葡萄種植總面積達9000畝,有夏黑無核、巨峰、醉金香、美人指、陽光玫瑰等10余個品種,年總產量近2萬噸,總產值達1.6億元。進一步打響了葡萄採摘的鄉村旅游IP,唱響了農文旅康“融合戲”,串起了鄉村振興“甜蜜鏈”。(唐蘭榮)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